【非暴力沟通】用爱发电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更新历史

  • 2022.08.17:整理并完成初稿

读后感

非暴力沟通是很多人没有做到的,我也是。像我在学习中也感到了一股力量,可以更好的从我做起,让身边人更多在非暴力沟通的环境下,取得更大的成就。

读书笔记

认识暴力,有助于理解非暴力。每天晚上,他和我一起分析我一天中的经历——我的所读、所看、所做。如果某个行为涉及使用武力,就把它归到暴力之树“身体的暴力”那一边;如果主要造成精神伤害,那就归到暴力之树“隐蔽的暴力”那一边。

非暴力意味着让爱融入生活。让尊重、理解、欣赏、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贪婪、憎恨、偏见、怀疑和敌意,来主导生活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对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这将最大限度地避免暴力。通过强调倾听——倾听自己及他人,非暴力沟通培育彼此的尊重、关注与爱,使人乐于互助。

为了彼此能乐于互助,我们专注于四个方面——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接着,她立即提出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具体的请求:“你是否愿意将袜子拿到房间或放进洗衣机?”这一要素明确告知他人,我们期待他采取何种行动,来满足我们

使用非暴力沟通时,表达自己或倾听他人,都是好的开端。但需要牢记的是,非暴力沟通不是固定的公式,它可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并根据个人风格及文化环境做出调整。为了叙述的方便,我将非暴力沟通称为“沟通方式”,但有时语言是多余的。非暴力沟通的精髓在于对其四个要素的觉察,而不在于使用什么字眼进行交流。

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的负面影响。它们虽然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倾向于忽视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这些语言和表达方式,我称为“异化的沟通方式”。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是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以及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在《让自己过上悲惨生活》一书中,作者丹·格林伯格(Dan Greenberg)诙谐地揭示了比较对我们的影响。他建议读者,如果真的想过上悲惨生活,就去与他人做比较。

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例如:“不管你是否喜欢,有些事你不得不做。”显然,这种表达方式淡化了个人责任。“你让我”是人们常用的另一短语,例如:“你让我伤透了心。”此时,我们的表达方式忽视了我们情感的内在根源。

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

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异化的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道德评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将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进行比较也是一种评判,它会蒙蔽对人对己的爱意。异化的沟通方式还淡化了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责任意识。此外,强人所难也会造成心灵的隔阂。

区分观察和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J.Krishnamurti)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第一次听到这个观点时,“胡说八道”这个想法在我脑中一闪而过——在不知不觉中,我作出了评论。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它提倡在特定的时间和情境中进行观察,并清楚地描述观察结果。例如,它会说“欧文在过去的5场比赛中没有进一个球”,而不是说“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完成以下的练习,看看自己是否可以熟练区分观察和评论。请标出那些只是描述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的句子。

  1. “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2. “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
  3. “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
  4. “我父亲是个好人。”
  5. “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
  6. “亨利很霸道。”
  7. “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
  8. “我儿子经常不刷牙。”
  9. “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
  10. “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

以下是我对练习一的理解:

  1.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无缘无故”是评论。此外,我认为说哥哥发脾气了也是评论。他也可能是感到害怕、悲伤或别的。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哥哥告诉我,他生气了。”或是“哥哥用拳头砸了一下桌子。”
  2.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3.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4.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好人”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在过去的25年中,父亲将他工资收入的十分之一捐给了慈善机构。”
  5.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太长了”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迈克在办公室工作了60小时以上。”
  6.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很霸道”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亨利在他姐姐换电视节目频道时,撞了她一下。”
  7.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8.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经常”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我儿子有两次没刷牙就上床睡觉。”
  9.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一致。
  10.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观察,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爱发牢骚”是评论。以下例句描述了观察结果而不含任何评论:“本周姑姑给我打了三次电话,每次都说别人不尊重她。”

体会和表达感受

非暴力沟通的第二个要素是感受。通过建立表达感受的词汇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表达感受,从而使沟通更为顺畅。在表达感受时,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此外,非暴力沟通还对表达具体感受的词语与陈述想法、评论以及观点的词语作了区分。

看看以下的句子是否表达了感受。请标出那些表达感受的句子。

  1. “我觉得你不爱我。”
  2. “你要离开,我很难过。”
  3. “当你说那句话时,我感到害怕。”
  4. “如果你不和我打招呼,我会觉得你不在乎我。”
  5. “你能来,我很高兴。”
  6. “你真可恶。”
  7. “我想打你。”
  8. “我觉得我被人误解了。”
  9. “你帮我的忙,我很开心。”
  10. “我是个没用的人。”

以下是我对练习二的理解:

  1.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爱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生活感受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伤心”或“我十分痛苦”。
  2.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3.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4.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你不在乎我”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态度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进来的时候,你没和我打招呼,我感到孤单。”
  5.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
  6.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可恶”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有些烦躁。”
  7.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想打你”是感受。对我来说,它表达的是想法。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想到你,我就火冒三丈。”
  8.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被人误解”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对他人观点的判断。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感到郁闷”或“我很灰心”。
  9.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一致。然而,“开心”这个词含义较为模糊。我们可以借助其他词语更清楚地表达自己。在这个例子中,发言者的感受可能是:“欣慰”、“满足”或“鼓舞”。
  10. 如果你认为这一句是感受,我们意见不一致。我不认为“没用的人”是感受。对我来说,它是发言者的自我评价。以下例句表达了感受:“我很沮丧”或“我十分伤心”。

感受的根源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如果我们想利用他人的内疚,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归咎于对方。家长也许会和孩子说:“你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们快乐或不快乐是孩子的行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会感到内疚,并因此调整行为来迎合他们。遗憾的是,这种调整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使用以下表达方式时,我们可能就已经忽视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

  • 只提及相关的事情。
    • “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使我很生气。”
    • “这件事令我心神不宁。”
  • 只提及他人的行为。
    • “我生日那天你没打电话,我很伤心。”
    • “你没有把饭吃完,妈妈很失望。”
  • 指责他人。
    • “我很伤心,因为你说你不爱我。”“我很生气,因为老板说话不算数。”

我们可以通过“我(感到)……因为我……”这种表达方式来认识感受与自身的关系。例如:

  • “看到公司海报出现拼写错误,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重视公司的形象。”
  • “你没把饭吃完,妈妈感到失望。因为妈妈希望你能健康成长。”
  • “老板说话不算数,我很生气。因为我想有个长假去看弟弟。”

他人的言行也许和我们的感受有关,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起因。感受根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非暴力沟通的第三个要素。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对他人的指责、批评、评论以及分析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看一看,在以下例句中,发言者是否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1. “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太令我失望了。”
  2. “你这么说,我很紧张。我需要尊重。”
  3. “你来得这么晚,让我很郁闷。”
  4. “你无法来吃晚饭,我很难过。我本来想和你好好聊一聊。”
  5. “我很伤心。因为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
  6. “我很沮丧。我希望我的工作已经取得更大的进展。”
  7. “朋友叫我外号让我很难过。”
  8. “你得奖了,我很高兴。”
  9. “你嗓门那么大,吓死人了。”
  10. “你让我搭你的车回家,我很感激。因为我想比孩子们先到家。”

以下是我对练习3的看法:

  1.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意味着他人的行为导致了发言者的感受。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将公司机密文件放在了会议室,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重要文件能够得到妥善保管。”
  2.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来晚了,我很郁闷。因为我希望我们能坐到前排去。”
  4.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5.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没有做你答应我的事情,我很失望。因为我希望我可以信任你。”
  6.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7.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朋友叫我外号,我会感到难过,因为我想得到欣赏。”
  8.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得奖了,我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得到公司的赏识。”
  9.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以下例句体现了发言者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你大声说话时,我有些烦。我需要安静的环境来学习。”
  10.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请求帮助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如果我们请求他人不做什么,对方也许会感到困惑,不知道我们到底想要什么。而且,这样的请求还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是请求。我们告诉人们,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我们避免使用抽象的语言,而借助具体的描述,来提出请求。

在发言时,我们将自己想要的回应讲得越清楚,就越有可能得到理想的回应。由于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别人的理解有可能不一致,有时,我们需要请求他人的反馈。特别是在集体讨论中发言时,我们需要清楚地表明自己的期待。否则,讨论可能只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

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我们就会受到责罚,他们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作是命令。如果我们清楚地表达我们无意强人所难,人们一般会相信,我们提出的是请求而非命令。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他人来迎合我们。相反,非暴力沟通重视每个人的需要,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根据你的观点,下列哪些句子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1. 我希望你理解我。
  2. 请告诉我,在我做的事情中,你最满意的是哪一件?
  3. 我希望你更加自信。
  4. 不要再喝酒了。
  5. 请让我成为我自己。
  6. 关于昨天的会议,请不要隐瞒你的看法。
  7. 我希望你能在规定的时速内驾驶。
  8. 我想更好地了解你。
  9. 我希望你尊重我的个人隐私。
  10. 我希望你经常做晚饭。

以下是我对练习4的理解:

  1.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在这个句子中,“理解”这个词并没有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你认为我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2.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3.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能参加关于人际交流的培训,我相信这会有助于你增强自信心”,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4.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这句话表达的是发言者想要避免的事情。如果发言者说“你是否可以告诉我,喝酒可以满足你什么需要?是否有别的方式可以满足那些需要”,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5.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让我成为我自己”是一个模糊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告诉我,即使你不喜欢我做的一些事情,你仍然会和我在一起”,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6.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不要隐瞒”是一个模糊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请告诉我,你怎么看我昨天在会议中的表现,给我一些建议好吗”,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7.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一致。
  8.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如果发言者说“我想多一些时间和你聊聊,不知道你是否愿意每周和我吃一次午饭”,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9.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尊重我的个人隐私”这个短语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在进我的办公室前,请先敲门好吗”,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10. 如果你选择这一句,我们意见不一致。对我来说,“经常”这个词并不能清楚地表达发言者的请求。如果发言者说“我希望你每周一晚上都可以做晚饭”,那么,我认为发言者提出了明确的请求。

用全身心倾听

在倾听他人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之后,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如果我们已经准确领会了他们的意思,我们的反馈将帮助他们意识到这一点。反之,如果我们的理解还不到位,他们也就有机会来纠正我们。此外,这样做还有助于人们体会自己的状况,从而深入了解自己。

当他人遭遇不幸时,我们常常急于提建议,安慰,或表达我们的态度和感受。为了倾听他人,我们需要先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全心全意地体会对方。倾听他人有助于对他人的理解和接纳。

与此同时,不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有时,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

当我们痛苦得无法倾听他人时,我们需要(1)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2)大声地提出请求;(3)换一个环境。

以下是甲和乙的十组对话。请问,在哪些对话中,乙用心体会甲的感受和需要并给予反馈?

  1. 甲:“我又误机了,我真是个混蛋!”
    • 乙:“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太严格要求自己。”
  2. 甲:“我认为我们应该把这些非法移民遣送回国。”
    • 乙:“这对改善社会治安有帮助吗?”
  3. 甲:“你以为你什么都知道?!”
    • 乙:“听起来,你有些不耐烦,因为你希望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得到倾听? ”
  4. 甲:“你从不把我当回事。要不是我帮你,你自己一个人能处理这么多事情吗?”
    • 乙:“你怎么能这样想!我一直都很尊重你。”
  5. 甲:“你怎么可以那样和我说话?”
    • 乙:“我那样说话,你是不是很伤心?”
  6. 甲:“想到我先生,我就有些气恼。我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不在我身边。”
    • 乙:“你是希望他多陪陪你?”
  7. 甲:“我真受不了我自己,我现在变得这么胖!”
    • 乙:“慢跑也许会有帮助。”
  8. 甲:“我紧张地筹备女儿的婚礼。可是,我亲家老是有新主意,真烦!”
    • 乙:“听起来,你有些着急,你希望能得到理解与配合,是吗?”
  9. 甲:“如果亲戚来之前不和我打招呼,我真的不想接待他们。”
    • 乙:“我知道这是什么感觉。我也这样。”
  10. 甲:“你的表现让我很失望。我本来指望你们部门上个月的产出能够翻番。”
    • 乙:“我知道你很失望。但上个月我们部门请病假的人很多。”

以下是我对练习5的看法:

  1.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因为我认为乙是在安慰。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很失望,是因为你希望能够信赖自己,是吗?”
  2.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因为我认为乙是在询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有些担心,因为你很看重社会秩序和安全?”
  3.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一致。
  4.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好像有些失落,你希望得到欣赏和肯定?”
  5.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为甲的感受负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很伤心,因为你需要体贴?”
  6.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完全一致。我认为乙将甲的想法反馈给了甲。然而,我相信,反馈感受和需要更能促进人与人的联系。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听起来,你有些失落,因为你需要支持与关心?”
  7.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提建议。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对自己好像有些不耐烦,你很看重健康,是吗?”
  8.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一致。
  9.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乙是在表示同情。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是不是有些厌烦,你希望你的需要也能得到尊重,是吗?”
  10. 如果你选择这个对话,我们意见不一致。我认为,虽然乙提到了甲的感受,但乙主要是在辩解。如果乙用心倾听并给予反馈,他也许会说:“你看来很失望,你看重工作效率,是吗?”

倾听的力量

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这样的谈话是很累人的。它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无法帮助我们与他人加深联系。这种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怎么做才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使谈话生动有趣呢?我的建议是,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这样做并不是要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倾听使我们勇于面对自己的弱点。它还可以帮助我们预防潜在的暴力,使谈话生动有趣,并了解“不!”和沉默所反映的感受和需要。一次又一次,我见证了,倾听帮助人们治愈心灵的创伤。

非暴力沟通最重要的应用也许在于培育对自己的爱。当我们的表现不完美时,我们可以通过体会忧伤和自我宽恕,来看清个人成长的方向,以及避免自我惩罚。评价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专注于尚未满足的需要;这样,我们就不再依赖羞愧、内疚、恼怒或沮丧的心理来寻求改变,而让爱主导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动根据需要和价值观来选择生活。我们的行为不再是为了履行职责、获得回报、逃避惩罚或避免感到内疚和羞愧。通过深入理解我们行为的动机,并用“选择做”来取代“不得不”,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和谐并充满欢乐。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是:(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第3步和第4步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在情绪低落的时候,我们也许会怨天尤人。然而,如果我们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我们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考虑借助非暴力沟通来与来访者进行坦诚的交流。

表达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包含三个部分:

  1. 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2. 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
  3. 我们的心情怎么样?

在表达感激时,这三个部分的先后次序并不重要;有时,我们甚至可以通过微笑或说声“谢谢”来表达这三个部分。然而,如果我们要确保对方能够明白我们的意思,那么,用语言具体地描述这三个部分是值得的

  1.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 观察
      •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 感受
      •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 “我感到……”
    • 需要
      •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 “因为我需要/看重……”
    • 请求
      •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 “你是否愿意……?”
  2.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 观察
      •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 感受
      •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 “你感到……吗?
    • 需要
      •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 “因为你需要/看重……”
    • 请求
      •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 “所以,你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