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从容不迫

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更会变得从容不迫。


更新历史

  • 2022.11.21:完成初稿

读后感

以前看麦肯锡的书觉得很高大上,现在随着自己的成长,已经能够平视了,希望以后能总结出自己的一套方法论。

读书笔记

高盛、麦肯锡和哈佛商学院所推崇的成功要素大致可以整理为以下4点:

  1. 重视人脉投资。
  2. 不断充实自己的内在与外在。
  3. 保证每天定量完成任务。
  4. 以宏观的眼光看问题。

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

你要相信直觉、命运、人生、缘分等。

在人脉上投资珍贵的时间与金钱

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

对交谈抱有诚意,并真挚地提问

尽可能地在不同场合或环境下相处,是一种很有效的交往方式

不刻意逃避与公司前辈或上司喝酒的场合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在做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然后再通过不断地重复加以确认。

  • 对于初次见面的人,要带着诚意和兴趣真挚地问一句:“你来自哪里?”
  • 只有发自内心地敬佩上司和前辈,才能从他们身上获得有价值的建议。

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

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更会变得从容不迫。

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要多说“谢谢”

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

读报的同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

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重视坚定的意见

不要靠网络“作弊”,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

我将“三个关键点”的优势和这“三个关键点”整理如下:

  1. 将论点进行分解或者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分解论点,会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论点的内涵,也就是说,通过分解论点可以解决更具体的问题。而总结论点,则可以将意见归纳到一起。在讨论问题时,最好将课题分解或归纳成三个关键点。
  2. 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 解决问题时,要按轻重缓急的程度将问题排序,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最好选定三个相对重要的关键点。
  3. 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支撑一个观点的论据或理由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说服效果减半。一个论据太少,五个论据又太多。所以选择三个支持结论的关键点最适宜

养好身体,打造一个不迟到、不缺席的强健体魄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

让人惊讶的是,杰出的讲师们几乎都提及了平衡生活和工作重要性的主题。

工作忙不过来时,先从优先程度高且花费时间的工作开始。

在高盛集团,这样的回复速度已经不足为奇。越是繁忙的顶级银行家,回复邮件的速度就越快。理由有三:

  1. 掌握高效工作方法的人,最后都会成功
  2. 人们普遍认为,回信速度越快的人越是一流的专家
  3. 公司的人事体制能够对回信速度快的人做出正确评价

沟通的基础就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交谈

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

上司工作繁忙,你应该让上司挤出时间来了解你的工作情况。

接到任务后,即使只完成了70%,也要在第二天一早就向上司汇报。

要将自己的资料视作“自己的产品”

准备资料,首先要考虑文章的整体框架。这时应该有“3W”意识,即以Who(对谁)、What(发言的内容是什么)、Why(以什么为目的)为内容进行发言。

准备资料时,要在打草稿上花一些时间

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

出席会议就一定要发言。我们应该这样想:出席会议的人不是被赋予了发言的权利,而是被分配了发言的义务。

总结会议要点需要具备三个技巧:

  1. 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要站在听者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如果你担任会议组织者的角色,就不要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是要想办法引出与会者的意见。具备听者意识非常重要。
  2. 提出恰当的问题,引出大家的意见 在其他参加者已经提出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以加深议论。不要将自己的想法作为会议的意见,而要将其作为引出其他意见的素材,以疑问的形式提出来,这样效果会更佳。
  3. 抓住意见的本质,做出书面总结 抓住意见的本质、做出书面总结的能力无疑是通过做笔记的方法来体现的。

除了确保文件的内容准确无误外,还要贯彻“注意细节”的原则。

即使意见拙劣,也不能因为害怕出错而缄默不言,应该大胆突破自己,勇敢发言。

会议上的任务大致可分为三种:

  1. 主导讨论的任务(主导发表基础方案意见)
  2. 追加发言的任务(对于反论或支持基础方案的意见,或追加意见)
  3. 整理意见的任务(整理大家的意见,导出最终结论)

而且,发言内容也可以分为三类:

  1. 知识集约型意见(基于某个知识点的发言)
  2. 想法集约型意见(提供某种新想法的发言)
  3. 逻辑整理型意见(对逻辑进行梳理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