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1979对越战争亲历

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乱,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正面攻击和三打同登

我们的1连和团侦察排在早上的8时多一点就顺利地夺回了被越南人在战前强占的我国领土浦念岭和馗郎岭,并且消灭了70多名越军。

教导队提前结束,学员立即归队

在七十年代,教导队是用作培养骨干的摇蓝。被送进教导队的每一个人都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超负荷的军事训练,沒完沒了的技术考核。单兵进攻,班进攻,排进攻,连进攻;班防御,排防御,连防御;投弹,刺杀,爆破,地图作业,战地救护;各种兵器使用,单兵日间射击,夜间射击,抵近射击,山地射击,移动目标射击……我们教导队的大队长丁大胡子把我们折磨得快差不多了。

捕俘行动和163师第一位牺牲的战友

由于我们还没有正式向越南开战,连长特别告诉我们,“如果发生意外,上级指示说大部队不能越境营救,你们必须独立作战,自己想办法返回。

第二天是大年二十九,米七村里的老百姓都在忙着准备过年,我们却静静地等待着。我们知道那一刻很快就要到来了,我们将要第一次将准星瞄准另一个生命,我们也将可能第一次被别人瞄准。等着,等着,等到了晚上的10点钟,我们的胡副团长来了。我们知道该出发了,没等他说话,就开始拿起了我们早已准备好的装备。

害怕这个词,在我们离开阵地出发的那一刻就已经远离我们。接着而来的就是担心,担心不能按时到达指定位置,担心迷途,担心侦察排不能准时到达,担心开枪时会有臭弹,反正什么都担心。

163师临战前的最后准备——600个整齐的墓穴

大概在2月的10号左右,有一天,我们营接到了命令,部队到隘口卡防附近的一个山坡上挖掘600口墓穴,建立临时烈士陵园。

这是让我们这些才刚刚18、20岁的士兵去替自己准备墓穴。想象一下,那时的情景多么的悲壮!只有中国的军人才有这样的勇气!我还没听说过有哪一个国家的士兵在冲锋前得先把自己的墓穴挖好。

整整齐齐的600口墓穴准备好了。满山挖出来的黄土把那春天刚刚长出来的绿草苗都压死了。每一个墓穴都是一样的长,一样的宽,一样的深。比平时在连队里搞队列还要整齐。   

路边走过的大妈掉眼泪了。路边走过的姑娘哭了。路边正在耕田的小伙子也禁不住在摇头。

可我们没有哭!我们的士兵们一个都没哭,连眼泪都没有掉,马革裹尸,是军人在战场上的最高荣誉。这就是中国的军人!多么单纯可爱的士兵。

战场上幸存的士兵,再也没有了过去的那份单纯,也再没有了过去的那种可爱。我们的一生已经因为战争而彻底改变了。

只有那些在战场上死过几回的士兵,才能真正懂得生命的宝贵。只有和平才是军人最大的军功章。

进攻日期

大家都在准备遗书。突然之间,我们发现了一件事,现在我们的心情为什么和我们以前在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战前士兵们的豪言壮语不一样?

醒了,我突然醒了,电影上的可靠不住。我告诉班里的战友,“打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像电影中的那样冲锋,保全自己最重要,爬也没有关系,只要打下山头,准时完成任务就好了。”

半边天都红了

其实,有一条可能很少人注意到,中国军队炮兵的火力编成在1979年就超过了一贯强调炮兵的苏联。

必争之地和敌我态势

谅山位于越南北方与中国广西的边境上的一个交通要道,离中越边境十八公里,离越南首都河内130公里。谅山以北至中国边境一带,是层峦起伏、丛林密布的典型亚热带山区。谅山的奇穷河以南至河内一带,则是水网密布的北部平原,那里的扣马山、扣当山、巴外山和扣考山一起组成了一圈对谅山的天然屏障,地势万分险峻。

历史上如要对此地的交趾野人用兵,谅山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谁守住了它,南方来的敌人就不能踏入我广西一步。拿下它便是一马平川,可直取河内。

在50年代,法国人曾经饮恨在此;60至70年代美国的士兵则根本无法到达此地。

此地乃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同登则是越北谅山的要塞门户,扼扣着中越两国之间广西方向的主要交通要道,唯一的由广西至越南首都河内的铁路和公路都路经此处。历史上在美国和越南的战争期间,此带就是越北军政的最后指挥中心。

同登坐落在群山之中,东边是扣考山,西南是满布大小天然溶洞的陡石山区,紧扣着从同登到太原的唯一公路。西边的339高地和炮法国炮台则把扼着从高平至谅山的唯一公路。东南方向的探垄则扼扣着从同登至谅山的铁路和公路。这一圈天然屏障形成了护卫同登的天险。欲下谅山必先取同登,已是自古以来兵家公认的事实。

大家都争着负责打同登和谅山这个战役。谁都知道这里将会是一场恶仗,可大家都知道,这里将是一仗成名的地方。

至于后来为什么再用55军和163师主攻谅山,大概是因为这支部队在同登战役已经打红眼了,成了一只红了眼的老虎,两只眼睛都在滴血的老虎。

尽管在同登战役的那几天部队也有不少的伤亡,也补充了不少福州军区和南京军区的补充兵,想不到部队还是能打,而且越打越勇,越打越鬼,越打越巧。

大概这就是李云龙所说的那样,只要这个部队的魂在,部队打光了,补上去还是继续能打。

我们知道同登战役和谅山战役对整个中越反击战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双方都知道,此两地必打不可,非恶战不可,毕竟这是唯一直通河内的公路和铁路线。

越南人要守,只能在谅山及同登一带可守,过了谅山,也就没有什么地形上的优势。我们要攻河内,只有攻下同登和谅山,越南北方的大门也就打开了。

双方都把拳头部队放在那里,双方都把主力放在那里,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山头,每一条河流和每一间建筑物的位置都在双方炮兵的射击诸元数据库内。163师的兄弟们将要这里接受血与火的洗礼。

进攻方向和战略战术

整个同登战役的战略战术可以简单总结成以下几点:

  1. 一点两面的攻击策略。这是典型的四野林彪惯用的战略战术。以163师为例。487团是点,488团和489团是面;如以整个55军来看,163师是点,164师和165师则是面,一点正面攻击,两面包抄合围。
  2. 围点打援。当163师的老边师长用了他看家的部队——红一团,作为对同登的正面主攻部队时,他用了488团和489团编织了一个口袋。有计划地,有准备地在探垄一带阻击谅山越军三师和太原越军的援兵,以消灭越军有生力量。55军除了编织163师的口袋,还同时使用164师和165师编织一个更大的口袋。
  3. 梳头,拉网收口和清剿。第二阶段的谅山战役是从1979年2月27日正式开始的。早在2月25日,许大和尚就决定了把第二阶段的谅山战役的主攻任务再次交给55军,并且把正面由同登谅山公路和铁路向谅山攻击的任务再次交给163师。还是一点两面:一点是163师,两面是164师和165师。

第一支担架队

很多人都会向我们打听,战场上是怎样处理自己牺牲的战友的。

如果是战斗防御,那就好办了,把他们集中在战壕内,等待二线部队把他们送回祖国。当我们在向敌人进攻时如果有战友牺牲了,在战斗间隔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把牺牲了的战友遗体抢下来,整理一下,放在一起,等待二线部队或民工把他们送回去。

但是如果我们在进攻后不再在原地停留,那就只好等后续部队上来后由他们处理。但有一条,就算是残缺的遗体,我们部队也一定把他们送回去,好好安葬,决不把他们留在越南。

当然,也有些牺牲后马上找不到的烈士,我们师有专门的战场打扫队,专门寻找他们。

同登战役的早期,我们的担架队和伤员经常在往返前线和后方的途中受到越军和他们老百姓的袭击,有好一些伤员就是这样牺牲的,担架队员也牺牲不少。

千万别忘了他们!

血与火的考验

从第一次抬起枪,把准星瞄准第一个你要杀的敌人时,相信每一位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士兵都会告诉你同样的感受,心跳加速,喘气和紧张。   

当你身边的战友受伤或牺牲后,你的血就会开始燃烧,眼睛就会开始发红,到那时候如果你的对面有一个敌人,你必定会毫不考虑地把你手中枪里的子弹毫不客气地全部射向敌人的躯体。

等待进攻是对人最大的折磨,当枪一响,向前进攻时心情反而好受些,因为那时脑海里想的只有敌人会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接近敌人和消灭敌人。

从第一次瞄准敌人,到最后英勇杀敌,对每一个士兵来说,都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长有短,但是对每一位士兵心灵的考验都是一样的,战争彻底地改变了我们的余生。   

害怕死亡是人的天性,整天挂在咀边想打仗的人十有八九在战场上是狗熊。大炮打响前谁都害怕,这时部队的凝聚力就靠班排长。有时候一点点的关心和安慰就已经可以安稳军心。士兵们最不愿意见到的班排长就是那些光会唱高调的头。战场上一般坏事的都是这些人。

有一位老军人说过:“战争在铸造生死与共的热情和献身精神的同时,也在铸造冷漠、残酷和野性,二者是统一的,统一于战胜敌人的目的。”

战争并不是士兵的选择,后人要怪罪,也只能怪罪于带领他们走向战争的政客。每当战争车轮起动的时候,玉石总是一并俱焚,天使本来就喜欢和魔鬼共舞。

不管在朝鲜战场上的那些“最可爱的人”,还是1979年那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甚至未来战争中的那些“最可爱的未来战士”,在战场上时他们都只有一个他们并不一定愿意的选择。

相信从死神阴影中走下来的士兵最知道和平的代价,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的士兵最明白生命的价值。

同登法国鬼屯炮台

这个坚固的地下工事,长300米,宽100米,是当年法国人利用天然岩洞,用钢筋水泥灌注而成,据说单单射孔就有300多个,整个炮台可藏3000至5000兵。

据说,战后越南人挖开这个坑道后,在那里拖出了1100多具尸体。除了越军12团的敌军外,同登地方的大部份官员都葬身在此。

为此,据说越南的同登荒凉了整整15年。在那里只抓了一个俘虏。为什么?将士们已经打红了眼。我们自已的弟兄可不能白白牺牲啊。

探垄阻击战

当时是2月的18日,一个加强连的越军在郭注山和417高地的大炮掩护下向我们7连进行反扑。其中7个越南人在山背处的灌木蒿草林中向我阵地侧翼偷袭。张春才操起他们的机枪干掉了其中的两个。他发现子弹打完了,正要准备换弹夹的时候,越军在他们的一个军官带领下扑了上来并开枪打伤了张春才。

张春才挥着打光了子弹的机枪向越军的军官扑过去。翻滚,撕打,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另一个越军又扑上来,搂住张春才的腰。接着,又有几个越军将他团团围住。

这时身负重伤的张春才死死的抱着越军的军官,用尽了他平生的最后一口气向其他战友呼叫:“快向我投手-榴-弹!”

没有眼泪,只有充满怒火的子弹

他所在的163师487团2营5连,总攻第一天的第一个战斗任务就是攻占423高地。刚上到半山腰,他班的机枪兵已经中弹倒下,这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士兵顿时腾起了一股怒火,眼开始红了,他拿起两个手榴弹,悄悄摸上去,硬把两个手榴弹塞进了越军工事里的重机枪阵地。

攻进了掩体,一口气硬把一个越军从掩蔽部连人带枪抓出来。好家伙,原来抓了个越军的营长,毁了一个越军的营部指挥所。没话说的,当天就请了他入团,还当了个班长,不过是副的。

我们这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士兵,看著在自己身边牺牲的战友,没有眼泪,没有退缩,硬是继续把枪里的曳光弹射向越军的其他高机阵地,一直到坦克把这几个火力点摧毁。

又过了几天,在2月27日攻打扣马山时,马旭旺的连队负责攻打郭注山。敌人的手榴弹令马旭旺五处受伤,可他硬是拖著五处受伤的身体,带领他的班冲上了主峰。

163师在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就是由千千万万亇这些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工人和农民的儿子用自己的生命换来的。仗打完后,这个既平凡又不平凡的士兵被中央军委授予了“战斗英雄”的称号。

战场上的友情

人世间的情有亲情,爱情,友情。可战场上战友之间的感情却是一种需要用生与死来交换的感情。

李加兴后来活下来了,但卫生员吕志经却因为流血过多而牺牲了。这种战场上战友之间的友情可都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这些我们叫做过命之交。

炸洞,烧山,搜村,清剿,一根毛也别给它留下

1979年的中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场民族战争。这是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之间的战争,是我们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面对的新课题。

我们面对的敌人是一支我们的影子部队,从战略战术到作战风格都可以看到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的部队当时是进入了一个全民皆兵的国度作战。

到敌对国进行山林地作战,对我军来说,这是对我军历史上惯用的战略战术的新考验。面对敌对国的全民皆兵战术,我们必须要有新的策略,才不会重复美国人当年的失败教训,进行了拉网收囗清剿战略战术,可以保证前线做后勤保障。

在整个清剿的战斗中,我们部队的伤亡极小,收效极大。从此以后,别说是越军和他们的"老百姓”,就连越南的牛看见163师的士兵都跑得远远的。

后来传说许大和尚命令我们打谅山时要部队催毁每一座建筑物。哪用老和尚命令?其实163师的小和尚们早已在同登就彻底实行了。告你们一个秘密吧,我们可一根毛都没给它们这帮狗杂种留下。

打仗就是打仗,假什么道德仁义!我们自己弟兄的存亡才是最重要的。政治就留给那些政治家在他们的后花园去玩弄吧。

正面攻击和三打同登

第一天的进攻失利了。第二天总结经验,晚上再打。进攻还是失利。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越军的探某、火车站、法国炮台和339高地是一个连环阵地,相互可以进行交叉火力掩护。敌人的阵地是坚固的防御阵地,而不是野战工事。敌人的兵力远远超过战前估计的一个加强连。他们的重武器包括加农炮在内都安置在坚因的坑道里,我们打炮时,他们都退进坑道。等我们开始进攻时,重武器才分别从坑道里拉出来。

凡是能打的团队,都有打得“差不多”的纪录。可兵补上去后还是能打,还是英雄团。我们的前辈有过这样的历史。我们今天又在重复这样的历史。魂在连队在。我们红一团的将士们,在打完同登后,又继续参加扣马山战役和谅山战役,还是一样的英雄。而且越打越勇。

部队近三十年没有打仗了,把这支部队拿到战场去到底还行不行?实战证明,这支英雄部队当年的精神还在。当年的军魂还在。

战争的突然性对战果有着必然的关系。1979年中越自卫反击战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邓小平过早地已向全世界暴露了我军的整个战争目的和战争企图。整个世界在战前都已经知道中越这次战争是有时间限制、有地域限制的边境战争。大家都知道我军的战争目的并不是抢城占地。大家都知道我军的战争企图只是教训教训这个吃里爬外的小王八。

对于越军来说,对付中国的这个战争企图的最好办法就是以空间换时间,这就是为什么当时越军的二线主力一直不肯前出救援他们的一线部队。

当然,邓小平当时向外界透露我军的战略目标和企图,其实也有他的难言之隐。苏联到底己经和越南结成了军事同盟,他不这样做,中国当时就可能两面受敌。

扣马山战斗

扣马山主峰顶上的战斗并不算十分激烈,但是夺取这个海拔800米的高山的重要关键在于这个山顶上是越军第三师的炮兵指挥所。

过去在同登战役中,所有越军的炮兵,包括第三师的炮兵68团和炮兵116团都是由这个指挥所指挥,向我进攻同登的部队炮击的。

后来当我们攻下扣马山后,这里又变成了我们攻打谅山的前线炮兵指挥所,我们进攻谅山市区时的所有炮火都是在这个观察所指挥的。

拿下这个阵地,就等同挖掉越军炮兵的眼睛。

总结下来,攻打敌人的阵地,首先要利用我们炮兵的炮火准备,要利用炮火准备的有限时间尽量接近敌人的战壕,当我们的炮火开始延伸时,一个排的士兵中最多用一个班的兵力继续冲锋,其他战友则用手榴弹继续压制敌人。只要爆炸声不断,一般都可以延迟越军从坑道里出来的时间,为冲锋的战友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冲进敌人的防线。只要一进入敌军的防线,第一件事就得尽快火力封锁越军的洞口。只要封住越军的洞口,基本上我们就可以控制整个阵地。当然,其他的战友必须也尽快冲上去,一同用手榴弹和炸药包摧毁他们的坑道。

成功与否,第一要相信我们的炮兵,第二要相信战友们准确的投弹的弹着点。还好,这些本来就是我们训练的重点。

当我们登上扣马山顶峰时,我看到了山脚另一边的谅山。我看到了一马平川的越北。越南人在越北的最后一道天险防线已经被我们中国的士兵们踏在脚下了。

催枯拉朽克谅山

年前,我从我的老班长口中听到了一个令我们震惊的爱情故事。老班长当时已经是一个省军区的副司令。一次在他到边境哨站检查工作时,顺道去探望我们在烈士陵园的战友,在路上他了解到了一件事。照片上的班长当时在战后被留在广西组建的边防三师。没多久,这位来自福建的班长回家探亲,还结了婚。回到广西的部队不久,他在一次边境战斗中不幸壮烈牺牲,他那刚结婚的妻子,带着我们战友的遗腹子来到了边界,就在烈士陵园附近,搭架了一间小小的木屋,在那里为我们的战友守坟。 在那小小的木屋里,她为他生下了他们的遗腹子。

在那小小的木屋里,她把他们的遗腹子养大成人。整整25年,她就在那烈士陵园旁边的小木屋里为我们的战友守坟。没有照顾,没有固定收入的工作。那可是10000个的日日夜夜。

怎么会又是我们?

衣服刚穿好,枪一拿大家都赶快往邮电局跑,该给家里报平安了。到了隘口的邮电局一看,那可真是人山人海,都是当兵的,都在给家里报平安。到今天我还记得那封电报的内容:“爸妈:自卫反击战胜利归来,一切平安。”我想那几天邮电局可不知道发了多少这样的电报。后来我们才知道,这种电报不知道吓坏了多少当兵的父母。谁敢打开这种从前线来的电报?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英雄部队的兵头将尾

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在我们野战军换防前,我到了一次烈士陵园。向我们那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烈士告别时,我发现了一件事,牺牲了的烈士们中有很大部分都是连队里的班长和排长。

是他们的军事技术不行?不可能!要不然怎能当班长和排长。

是他们运气不好?不可能!子弹炮弹面前人人平等。

战后有关部门作了一个简单的统计,班排长在战争中的伤亡率比其他要高很多

这可是几十年来第一次的大兵团作战,第一次到敌对国的境内作战,第一次在敌对国的境内进行大兵团的攻坚战。实在打得不容易啊。

我们163师在中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并追记一等功的连级干部有15位;壮烈牺牲而追记一等功的班排长有69位。牺牲了但只立二等功的呢?只立三等功的呢?没有立功的呢?负伤的更没有计算在内。为什么?只因为他们是兵头将尾。只因为打仗时他们必然冲锋在前。

对越自卫反击战大事记

当有记者问到中国军队向中越边境调动时,邓小平直言不讳地说:“必要的军事调动是有的,这点你们很清楚。”

记者问中国军队可能采取什么行动,邓小平幽默地说:“我们得等着瞧。”最后一句,语惊四座,邓小平讲得铿锵有力:“我们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邓小平道出了对越南背信弃义的痛心,说出了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真诚愿望,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越南武装挑衅的极度愤慨!一个声音随着电波传遍了世界:中国已忍无可忍!

捷报传来,全国人欢欣鼓舞:我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经过28天的作战,连续攻克了谅山、同登、禄平、高平、复和、七溪、广渊、下琅、脱浪、和安、东溪、重庆、茶灵、通农、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坝洒、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军事要地,摧毁了越南针对我国构筑的大量军事设施。给越南正规部队和地方武装以歼灭性的打击,先后共击毙37300多名越军,俘敌2200多名。在我军强大攻势下,越南“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美梦被彻底粉碎了。1979年2月27日,邓小平在会见陪同美国财政部长访华的美国记者时说:“越南说他是世界第三军事大国,我们除了要打破它这个神话以外,没有其它目的。我们也不要他们的领土。我们还要使他们懂得,他们不能任何时候都为所欲为。”

中国方面对苏的反应战前也做过充分预测:第一,恶骂;第二,恐吓;第三,局部入侵。由此,中共中央确定的方针是:根据事态发展,将充分揭露,据理驳斥;坚决顶住,决不示弱;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则,从最坏的可能设想,做好充分准备。期间,为防不测,东北、华北、西北“三北”我边防部队均进入战备状态。

3月5日,新华社奉我政府之命发布声明指出:“由于越南侵略者不断对我国进行武装挑衅,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在达到预期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全部撤回中国境内。”

“中国政府重申,我们不要越南的一寸土地,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我国领土。我们要的只是和平和安定的边界。我们希望中国政府这一正义立场,将受到越南政府和世界各国政府的尊重。我们正告越南当局,在中国边防部队撤出以后,中国方面保留继续自卫还击的权利。”

然而,中国的正义和诚意并没有换来越方的醒悟和反省。越南已自缚于战车之上,一意孤行,不能自拔。3月5日,与中国方面发布撤军令的同时,越南发布全国总动员令:要求男性18—45岁,女性18—35岁,符合条件的全部公民,都要参加民兵游击队、民兵自卫队。

即后,越方恶态复萌,再次占领边境上大多数骑线点,公然修筑军事设施,重新燃起了武装冲突的导火索,迫使中国再次拿起正义之剑,开始了新一轮的自卫反击战争。我边防军先后在云南、广西的法卡山、扣林山、老山等地,多次打退越军的侵犯,为保卫边疆、保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而无私的贡献,“新一代的最可爱的人”由此光荣诞生。


本书的作者王志军是一个香港出生的解放军战士。作者原是55军163师487团(原“红一团”)“狼牙五壮士班”的班长。1979年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同登和谅山战役。为什么一个“香港仔”会成为中越战争中的猛士?据了解作者在香港出生,其父是香港一家中资媒体的负责人,文革期间香港中资公司职工的子女(“左仔”)被送回内地(主要在广州),作者因而在内地上学参军,从而经历一般香港青年不可能参与的中越战争,也就有了此书。

对越自卫反击战,又称中越战争,是指1979年2月17日-1979年3月16日中国越南两国在越南北部边境爆发的战争。广义的中越战争,是指从1979年到1989年近十年间的中越边境军事冲突。包括1979年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1981年中国收复扣林山、法卡山之战,1984年收复老山、者阴山、八里河东山之战,对越拔点作战,两山轮战,对越坚守防御作战等。

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中国刚刚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整个经济已到了崩溃的边缘,百废待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和“全民皆兵”的形势下,为了“备战备荒”而生产的大量武器装备和弹药在中国的军火库里已睡过了保质期急需要为它们找一个去处,为下一步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军转民”创造条件。中国在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场浩劫之后,除了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外,军队也遭受到的严重的破坏,纪律涣散,战斗力低下,装备落后。为了更换军队的装备,生产新的装备也必须尽快处理那些睡过保质期的武器、弹药。消毁这些东西既危险又要有特殊场地,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可以说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但对于当时的中国又是非做这项工作不可。正在邓小平等一些军事首脑们苦于寻找一个理想场地和好的手段之际,越南邻居应需提供了这样的条件。

谅山以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自古越南叛乱,若中国大军破谅山,越南王即自缚请降。

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沉重地打击了越南当局的侵略扩张气焰,越南的军力一蹶不振,很快从柬埔寨撤军,大越南的梦想被中国军队击成了泡影,大家应该注意到,中国军队打出了士气,打出了军威。战争开始之后十年,越南慑于北方的强大军事压力,不得以实行全民皆兵的战时经济,越南的国力日见空虚,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最大限度的消耗了越南有限的资源。这才是越南最大的噩梦,这种打击是毁灭性的。

另外,中越之战,对亚太地区地缘政治的影响还包括,苏联也被拖入越南这个无底洞,其亚洲扩张野心受到遏制。每年对越南数十亿美元的援助和苏军侵略阿富汗的战争极大的削弱了苏联,这也是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虽说俄罗斯继承了苏联衣钵,继续使用金兰湾,同时提供援助,但也不在是免费黑面包加土豆牛肉了。一切以硬通货为准。柬埔寨也从此再次摆脱越南,其扶持的傀儡政权洪森转而向中国示好,老挝也开始更多转向北京。

中越战争使两国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然而吊诡的是,通过这场战争,中国确实教训了越南,使东南亚国家看到中国的存在是对越南霸权主义的有力制约,中国一方面放弃输出革命的左倾政策,一方面以打越南获得了东南亚国家的信任,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全面解冻改善,直至后来建立10加1的自由贸易区;越南误以为可以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然而刚陷入阿富汗战争的苏联只给越南派去军事顾问,苏联再次向世界表明它是一个最不可靠的盟友;中越1977年开始交恶,79年大战,85年越南就开始仿效中国推行革新开放,1990年两国恢复“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对这场战争,美国则暗中高兴,因为号称打败了世界四大帝国主义(日本、法国、美国和中国)的越南,给美国造成了巨大伤痛的越南,却被其盟友中国狠狠地“教训”了。几乎同时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离不开这个国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