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人类的故事

历史是一座雄伟壮丽的经验之塔,它是时间在无尽的逝去岁月中苦心搭建起来的。要登上这座古老建筑的顶端去一览众山,并非易事。这里没有电梯,可年轻人有强健有力的双脚,能够完成这一艰苦的攀登。在这里,我送给你们一把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当你们返回时,你们就会理解我为何如此热情了。


第一章 人类历史舞台的形成

每一个民族或宗教都有有关宇宙及人类由来的传说,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希伯来人有关上帝用7天创造天地万物的故事。18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和画家威廉·布莱克用巨幅版画的形式,再现了传说中的上帝从尘土中创造人类始祖亚当的场景:从上帝的面孔中可以窥见,他的疲劳和后悔远胜于创造的喜悦,亚当哭丧着脸横躺着,他被巨蛇纠缠,正尝试用无力的肉体作抵抗。布莱克的作品与米开朗基罗著名的同名画相比,恰好反映了自古以来人类对生命与生活的两种态度:后者认为生命是神赐予的绝佳礼物,而在布莱克看来,人类因为神的创造,只好从无尽的精神世界堕落到有限的物质世界中,所以他笔下的亚当充满着痛苦表情。

第二章 人类最早的祖先

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古猿转变为人类始祖的时间为700万年前。

这枚头骨因于1924年发现于南非的汤恩采石场而得名。这个头骨因颅骨的高度和圆形形状而表明其不属于猿。根据牙齿推断为幼年个体(相当于现在3-6岁儿童)。目前多数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起源地应该在非洲。包括汤恩头骨所属的南方古猿生存于440万年前到100万年前。虽然南方古猿被命名为“猿”,但他们已经有了两足直立行走这一最重要的人类特征,因此当属原始人类。

第三章 史前人类

人间乐园 博斯 油画 约1500年

史前人类的状态常被抒情诗人描绘为“伊甸园”,或者被道学家斥为“堕落的原始人”。中世纪最伟大的画家博斯显然是后一种观点的捍卫者。不过,在他描绘“原罪”(在他眼中是罪大恶极)的罪与罚的三联画中,中间这幅虽然描绘的是“原始罪恶的情欲”,却让人看到的是一幅人间天堂的胜景。在这里,不同种族的男女毫无遮挡地欢聚、相爱;各种动物与人快乐地相互喂食、游戏。为了让这样天真无邪的快乐不至于太诱人,画家特意在乐园中布满了玻璃、蛋壳、水果(在中世纪的语言里等同于性)之类的易碎物,以象征美与欢愉的虚幻和不堪一击。

第四章 象形文字

一天,一位年轻的法国军官,厌倦了罗塞塔河边(尼罗河口)窄小城堡里的单调生活,决定到尼罗河三角洲的古废墟去溜达一番,翻检古文物。就这样,他找到了一块让他迷惑不解的石头。像埃及的其它东西一样,它上面刻有许多小图像。与此前发现的别的物件不同的是,这块特别的黑玄武岩石板上刻有三种文字的碑文,其中之一是人们知道的希腊文。“只要把希腊文的意思和埃及图像加以比较,”他推论道,“马上就能揭开这些埃及小图像的秘密。”

这办法听起来简单,可要完全揭开这个谜底,是20年过后的事情。1802年,一位叫商博良的法国教授开始对著名的罗塞塔石碑上的希腊和埃及文字进行比较。到1823年,他宣布自己破译了石碑上14个小图像的含义。不久,商博良因为劳累过度而死,可埃及文字的主要法则此时已大白于天下了。今天,我们了解的尼罗河流域的历史要比密西西比河的清楚得多,因为我们拥有了整整4000年的文字记录。

罗塞塔石碑 埃及 约公元前195年

这一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黑玄武岩石碑上刻有三种文字,其中有人们熟悉的希腊文,通过与它的对照,18世纪的考古学家很快便揭开了失传已久的埃及文字之迷。

纸莎草纸残片(左图) 埃及 约公元前1650年

这卷纸莎草纸书原长约5米,高33厘米。书卷中反映的是对三角几何问题的处理。这卷书卷是目前发现的古埃及最大的数学课本的一部分。其中记述了测量金字塔和其它建筑物高度的方法。

第五章 尼罗河河谷

很奇怪的是,古埃及人渐渐相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今世的寄身之躯,他的灵魂也就不可能进入奥赛西斯的国土。因此当人一死,他的亲属们马上便对其尸体进行处理,涂上香料和药物防腐。然后,放在氧化钠溶液里浸泡数星期,再填以树脂。在波斯文里,树脂读作“木米乃”(Mumiai),因此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便被称为“木乃伊”(Mummy)。木乃伊用特制的亚麻布层层包裹起来,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特制棺材中,运往死者最后的安居之所。不过,埃及人的坟墓倒是像一个真正的家,墓室里摆放着家具和乐器(以打发等待进入奥赛西斯国土的沉闷岁月),还有厨师、面包师和理发师的小雕像环立四周(这样墓室的主人就能体面地梳洗、进食,不至于胡子拉茬的四处乱走)。

埃及的祭司和墓地监工 阿尔玛·苔德玛 油画 1836-1912年

古埃及对死亡的崇拜,使得祭司和监工成了拥有重要权利的人。苔德玛的绘画形象地表现了这两种人的状态。祭司端坐位上,手握权仗,身后墙上绘着对死亡的崇拜和纸莎草的图案。监工则坐在下手,展开纸卷,像是在清点陵墓建造情况。

吉萨金字塔 埃及 公元前2613-前2563年

这座建成于4000多年前的金字塔,是古埃及繁荣和强大的直接证明。

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埃及 公元前13世纪

古埃及人对死亡的崇拜使得他们要保存一个经过防腐处理的尸体,以便使灵魂能够进入来世。

第六章 埃及的故事

奥古斯都雕像 罗马 约公元前30年

被描绘成像神一样的奥古斯都被公认为是非常狡猾的皇帝。他常会通过与他敌人的妻子、女儿发生关系来监视他的敌人。就是这个人结束了埃及的辉煌。

公元前39年,罗马人来了。最后一代埃及君主,艳后克娄帕特拉竭尽全力挽救自己的国家。她的美貌和魅力倾倒了罗马的将军们,其威力甚于数个埃及军团。她先后使罗马征服者恺撒大帝及安东尼将军拜倒在她脚下,靠美色维持着自己的统治。可在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继承人奥古斯都大帝在亚历山大城登陆。他不是像自己过世的叔叔一样拜倒在这位妖艳女王的裙下,而是毫不犹豫地歼灭了埃及军队。他饶过克娄帕特拉一命,打算把她作为战利品之一,在返回罗马城的凯旋仪式上游街,去供罗马市民欣赏。克娄帕特拉知悉这一计划后,便服毒自杀了。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这两条河分别叫“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称其为普拉图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叫迪克拉特河)。它们发源于亚美尼亚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就是挪亚逃难途中曾驻脚休息的地方。然后,它们缓慢的流过南部的平原,抵达波斯湾泥泞的海岸。它们养育着两岸的人民,将西亚干旱的沙漠地区变成了肥沃的花园。

第八章 苏美尔人

与破译楔形文字的难题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还算是轻松的。古埃及人至少运用了图像。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他们想出了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的主意,决定完全放弃象形文字的路子,逐渐发展出一种全新的V形文字系统。相较之下,你很难看出它与象形文字之间有任何联系

美索不达米亚的故事交织着连绵不断的征战与杀伐。最早,苏美尔人从北部来到这里,他们是住在山区的白种人,惯于在山顶之上祭祀他们的众神。进入平原地区后,他们开始堆造人工的山丘,并在山丘顶上修建祭坛。他们不会建造楼梯,因此用环绕高塔的倾斜长廊代之。现代的工程师借用了这个创意,正如我们今天的大火车站,由上升的回廊与楼层之间连接起来的。我们可能还借用过苏美尔人的其它创意,只是不自知而已。后来。苏美尔人被占领两河流域的其他种族同化,再也找不到踪迹,只有他们建造的高塔依然屹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之中。犹太人在流浪途中经过巴比伦时,看见了这些宏伟的建筑,便把它们称为“巴别塔”(通天之塔)。

巴别塔 勃鲁盖尔 油画 1563年

人类从降生就盼望着能进入到永恒,这座塔就是人为自己搭建的一个通往天国的梯子。人的虚妄足以使人认为自己可以做成一切的事情,于是招致了祸损。画面中心,海螺形的巴别塔穿云而上,却已经成为了废墟。前景中被惩罚而混乱了语言的人们,都在悲哀和恐慌中各自离去。

苏美尔人于公元前40世纪进入美索不达米亚,不久后便为阿卡德人所征服。阿卡德人是阿拉伯沙漠中讲同样方言的诸多部落的一支,这些部族被通称为“闪米特人”,因为他们相信自己是挪亚3个儿子之一的“闪”的直系后裔。又过了1000年,阿卡德人被迫臣服于另一个闪米特沙漠部落阿莫赖特人的统治。阿莫赖特人拥有一位伟大的国王——汉谟拉比。他在圣城巴比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宫殿,并向其子民颁布了一套法律(汉谟拉比法典),使巴比伦成为古代世界管理最完善的帝国。接着,《旧约全书》曾记述过的赫梯人掠夺了这块富饶的河谷,他们把一切不能带走的东西通通摧毁。没过多久,他们被同样信仰沙漠大神阿舒尔的亚述人所征服。亚述人以首都尼尼微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囊括全部西亚与埃及的恐怖帝国,并向统治下的无数种族征收赋税。到公元前7世纪,同为闪米特部族的迦勒底人重建了巴比伦,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首都。迦勒底人最著名的国王尼布甲尼撒鼓励科学研究,我们当代的天文学和数学就是从迦勒底人发现的最基本的原理中发展而来的。

第九章 摩西

历经多年的磨难,终于有一位名叫摩西的年轻犹太人带领族人逃出了苦海。摩西曾常年居住在沙漠,那里的牧民遵循祖先的传统,拒绝被外国文明的安逸奢华所污染。摩西很欣赏祖先们的质朴美德,决意唤回族人对它们的热爱。

摩西带领犹太人继续其穿越沙漠的旅程,人们都跟随他。摩西告诉他们该吃什么,喝什么以及怎样做才能在炎热气候中保持身体健康,他们都一一遵从。经过多年的艰难跋涉,犹太人终于来到一块快乐而富饶的土地。此地名为巴勒斯坦,意思是“皮利斯塔人的国度”。皮利斯塔人属于克里特人的一 支,他们被赶出自己的海岛后,就在西亚海岸定居下来。很不幸的是,此时的巴勒斯坦内陆已经被另一支闪米特部族迦南人占据。然而犹太人奋力冲开道路,进入山谷,建立起许多城市。他们修筑了一座敬奉耶和华的宏伟庙宇,并将庙宇所在的城市命名为“耶路撒冷”,意思是“和平之乡”。

第十章 腓尼基人

腓尼基人是犹太人的邻居,同属闪米特部族。在很早的时候,他们沿地中海海岸定居下来。他们修筑了两座防备坚固的城市——提尔和西顿。没用多长时间,他们便垄断了西方海域的贸易。他们的船只定期开往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甚至还冒险地驶过直布罗陀海峡,到锡利群岛采购锡。所到之处,他们建立起一些小型的贸易据点,称为“殖民地”。许多现代城市都起源于腓尼基人建立的小贸易站,比如加的斯和马赛。

腓尼基人买卖有利可图的一切东西,从未觉得良心不安。如果他们的邻居没有夸大其辞,那么腓尼基人就是既不诚实,也不正直的人。他们把装得满满的钱箱当成是所有正派公民的最高理想。事实上,他们极不招人喜欢,也从未交到过朋友。不过,他们给后人留下了一笔极有价值的遗产——他们创造了字母。

第十一章 印欧人

查拉斯图特拉像 绘画 中世纪

作为公元前6世纪伊朗的先知,古帕西人宗教的创立者,查拉斯图特拉的名字在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大力推崇后才得以路人皆知。实际上,在古代,只有《波斯古经》最早的篇章提到过这个神秘的历史人物,他建立的宗教反对多神教,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的雅利安人中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十二章 爱琴海

不朽的特洛伊战争 陶瓶 希腊 公元前7世纪

特洛伊之战在希腊人心中是神圣的,每一个细节都被刻绘在各种地方接受颂扬。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木马更是被深刻纪念。这幅陶瓶画中木马昂首而立,全副武装的敌人围着它欢呼,却没有注意到木马身上开着的窗口,里面的希腊士兵正在偷看着经过的敌人。

19世纪70年代末,谢尔曼考察了迈锡尼废墟。这些废墟曾让古罗马的旅行指南对其悠久的历史表示过惊叹,更别说现代人了。在一道小圆围墙的方石板下面,谢尔曼再度意外发现了令人惊羡的藏宝库。留下这些宝物的仍是那个早于希腊人1000年的神秘种族。他们在希腊海岸到处修筑城市,其城墙高大、厚实、坚固,被古希腊人敬羡地称为“巨人泰坦的作品”。泰坦相传是古代希腊像天神一样的巨人,他常与山峰掷球为戏。

经考古学家一番详细的研究,揭开了笼罩在这些为数众多的遗迹上的神秘面纱。这些早期工艺品的制作者及巨大城堡的建筑师们并非什么魔法师,而是淳朴的水手与商人,他们曾定居在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的诸多小岛上。他们辛勤坚韧地工作,把爱琴海变成了一个贸易繁忙的商业中心,在高度文明的东方与蛮荒落后的欧洲之间源源不断地交易着商品和物资。

克里特人精通书写术,可迄今为止,还没人能破译他们留下的碑文。因此,我们无法熟悉其历史,只能从爱琴海人存留的遗迹中,推测他们英雄业绩的点点滴滴。那些废墟表明,爱琴海人的世界是一夜之间被来自欧洲北部平原的野蛮民族攻陷的。如果猜得没错,这个摧毁克里特人和爱琴海文明的野蛮种族就是刚刚占领亚得里亚海与爱琴海之间那个岩石半岛的游牧部族,也即我们称呼的古希腊人。

距今3000多年前,克里特岛北部城市克诺索斯在卫生和舒适方面达到了相当现代化的水准。取暖、排水设施精良。更是历史上第一个把浴缸引进日常生活的城市。

第十三章 希腊人

在历史上的某一天,当一支印欧种族的小游牧部落离开多瑙河畔的家园,向南找寻新鲜牧场时,金字塔已经屹立1000年了,正开始显出衰败的征兆,而巴比伦的睿智帝王汉谟拉比,此时也已长眠于地下数个世纪。这支游牧部落称自己为赫愣人,即希腊人的祖先。根据古老的神话,很久以前,这个世界的人类曾一度变得异常邪恶。居住在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之王宙斯对此大发雷霆之怒,以洪水冲毁了整个尘世,杀死所有人类,只有狄优克里安和他的妻子皮拉得以幸免。赫楞即狄优克里安与皮拉的儿子。

第十四章 古希腊城邦

雅典卫城曾是希腊式完美主义的最高典范

如果一个古希腊公民听见我们诸如此类的说法,他很可能一头雾水,根本不明白我们的意思。“万事追求适度”,这是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准则。单纯的数量与体积的庞大根本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并且,这种对适度与节制的热爱并非特定场合的空洞说辞,它渗入了古希腊人由生到死的全部日常生活。它是他们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他们造出了小巧而完美的神庙;它在男人穿着的服装和女人佩戴的手镯里,也表现出自己的特性;它还随公众来到剧场,使他们对任何胆敢违反高雅趣味和优良理性的剧作家报以一片嘘声。

希腊人是注重完美的民族,具有均匀感、有活力的青年形象永远是他们最爱表现的题材

对希腊人来说,祖国就是他出生的地方,是他在雅典卫城的石墙间玩捉迷藏游戏而度过童年的地方,是他与许多男孩女孩一起长大成人的地方。他对他们每一个人的熟悉就如同你知道班级里所有同学的绰号一样。他的祖国是他的父母亲埋骨于此的圣洁土壤。它高大坚固的城墙庇佑着他的小屋,让他的妻女能安乐无悠地生活。他的整个世界不过是四、五英亩岩石丛生的土地。现在你明白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巴比伦、亚述、埃及的人们仅仅是广大贱民的一分子,就像一滴水消失在大河里;可希腊人却从未失去与周围环境最切近的感触,他从来就是那座人人相熟的小镇的一员。他感觉到,那些聪明睿智的邻居们时刻都在关注着他。无论他做什么事情——写一出戏剧、雕一座大理石塑像或者谱几首曲子,他都不能忘记一点:自己的努力将呈现在故乡所有这些生而自由的公民们眼前,接受他们内行的评判。这种意识驱迫着他,使他不得不努力追求完美。而根据他从童年开始便接受的教导:缺少适度和节制,完美便如镜中花、水中月,永不能企及。

在这所严格的学校里,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有卓越表现。他们创造了新型的政治体制,发明了新的文学样式,发展出新的艺术理念,其业绩是我们现代人永难超越的。令人惊叹的是,他们创造了奇迹的场所,尽管是些相当于现代城市四、五个街区大小的小村庄。

青春是古希腊雕刻的同名词。区别于对各种神的表现,这幅雕刻明确展示着希腊的古典韵味。少女如阳光般的微笑塑造了典型的希腊式微笑,在自然的活泼之中,一切都那么美好。

从古希腊的小城邦丧失独立,被迫成为一个伟大帝国的属地那天开始,古老的希腊精神即随之死去了。它永远地死去,再未曾复活过来。

第十五章 古希腊的自治制度

最高法院与名妓的身体 格罗姆 油画 1861年

古希腊人对美的崇拜和颇具人性的司法制度在著名的“弗里内审判”中得到了最浪漫的诠释。弗里内是公元前4世纪希腊的一位名妓,她因渎神被控死罪,面对最高法院的终审,雄辩家希佩里德斯当众扯下她的长袍作为辩护,她秀美的胴体使法官和民众折服,于是一致将她判为无罪。

梭伦是古希腊时期著名的文人与立法者。这位于公元前594年就任的雅典执政官深得尊重,他为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最重要的是,梭伦通过法律的形式,迫使每一个普通自由民关注并参与城市的事务。现在,雅典人再不能呆在家里,托辞说,“哦,今天我太忙了。”或者“老天下雨,我最好是别出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履行其分内的义务,出席市议会的集会,并为城市的繁荣与安全出一份力。在很多时候,这个公民自治的政府效率低下,远远说不上是成功的,有太多的不着边际的空谈充斥其间。为争名夺利,常常发生相互诋毁与中伤的情形。可至少有一点是好的:它教会了希腊人独立自主,依靠自己的力量获得自由。

第十六章 古希腊人的生活

只在少数时候(通常是发生战争,需要征召兵员时),希腊人才愿意给予他们所谓的“野蛮人”即外国人以公民权。但这种情形纯属例外。公民资格是一个出身问题。你是一个雅典人,因为你的父亲和祖父在你之前就是雅典人。除此而外,无论你是一个多么出色的士兵或商人,只要你的父母不是雅典人,你终其一生都只能是住在雅典的“外国人”。因此,只要不是由一位“国王”或“暴君”统治时,希腊的各个城市便归这个自由民阶层管理,并为其利益服务。这种体制,如果离开了一个数量六、七倍于自由民的奴隶阶层,根本就无法运转。奴隶为有幸成为自由民的古希腊主人承担了种种繁重劳动,而现代人却不得不为这些养家糊口的工作,付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

苦行的哲学家 格罗姆 油画 1860年

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在大白天点着灯,用以“寻找诚实的人”。作为一个苦行主义的身体力行者,他过着乞丐一样的生活,一直试图按照自然状态描绘一种理想的生活。他的哲学思想为古希腊崇尚简朴的生活理想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人餐桌上盛行的简朴之风,同样表现在他们对衣饰的选择上。他们热爱干净,修饰整洁,头发和胡子梳理得有条不紊。他们常常锻炼,比如去体育馆游泳,比如练习田径,好让自己感觉强壮。他们从不追赶亚洲的流行式样,穿那些色彩艳丽、图案古怪的服装。男人们通常着一袭白袍,看上去上去就像现代身披蓝色披肩的意大利官员一样时髦而有风度。

当希腊已进入极度动荡和衰落的时期时,柏拉图大约在公元前387年创办了著名的雅典学院,向希腊的年轻人传授有关真理和美学的课程。19世纪的比利时象征主义画家尚·德维在这幅作品中,借由一条清晰的中心轴线,宣告了位于中心的柏拉图的神格化,而12位肤色各一,近乎全裸的学生则规则、对称地散布在这知识之泉的四周。即使在该学院于基督教时期被毁后,柏拉图的哲学仍对几乎每个时代都有广泛的、无法估量的影响。可以说,西方哲学的伟大传统主要来源于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他的导师苏格拉底,以及前者的学生亚里士多德。

第十七章 古希腊的戏剧

埃斯库罗斯是古希腊最成功的“悲剧家”,在其漫长的一生里(公元前526—前455年),他写了大约80部悲剧。

第十八章 抗击波斯入侵的战争

爱琴海人是职业商人腓尼基人的学生,之后希腊人从爱琴海人那里学会了贸易之道。他们模仿腓尼基人的模式,建起许多殖民地,并广泛使用货币与外国客商交易,成效大大超越了腓尼基人。到公元前6世纪,他们已牢牢控制了小亚细亚沿岸,凭借更高的效率他们夺走了腓尼基人的大部分生意。当然,腓尼基人对希腊人的后来居上怀恨在心,不过他们的实力还不够对希腊人发动一场战争。他们不愿冒险,只是将仇恨悄悄埋在心里,等待着报复的机会来临。

波斯王大流士为政时已经攫取了西亚大部分的土地。这些波斯人态度彬彬有理,做事方式也算文明。他们并不劫掠归顺的臣民,只要他们按年进贡就心满意足了。

希腊是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从传说时代的动荡,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和公元前5世纪的波斯人入侵,战事似乎从未停止过。当然这其中也诞生了无数的英雄和传奇。在法国画家大卫描绘的公元前480年的希波温泉关战役中,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仿佛战神般居于战地的中心,他本身就如同一个不可摧毁的意志。据说在被敌人重重围困时,李奥尼达解散了他的部队,只留下300名近卫队员战斗到全军覆没。关于斯巴达人永不投降的传说就来源于他的事迹。

第十九章 雅典与斯巴达之战

雅典和斯巴达同属希腊城邦,它们的人民讲同一种语言,但在其它的方面,两个城市则毫无共同点。雅典高高地矗立在平原之上,享受着徐徐而来的清新海风。雅典的人民习惯用孩子般热切好奇的目光,打量这个惬意的世界;而斯巴达坐落在峡谷的底部,高耸的群山环绕四周,成为阻挡外来事物和新鲜思想的天然屏障。雅典是生意繁忙的贸易之邦,是一个开放的大集市;斯巴达却是一座大兵营,人人厉兵秣马,公民的理想都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雅典人喜欢坐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谈论诗歌或聆听哲人智慧的言辞;斯巴达人正好相反,他们从不写下任何一行与文学有关的东西,却熟谙战斗的技巧。事实上,他们喜欢战斗,从内心里渴望战斗。为了战斗,他们宁愿牺牲人类的所有情感。

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几乎就是雅典的代表

第二十章 亚历山大大帝

亚历山大是伟大的希腊导师、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心爱的学生,精通政治、军事、哲学、艺术,对希腊文化抱有深厚的情感。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你将发现,文明地区已勾勒出一个半圆型的轮廓。它肇始于埃及,再经由美索不达米亚和爱琴海的岛屿向西,一直抵达整个欧洲大陆。在人类文明史的头4000年里,埃及人、巴比伦人、腓尼基人以及大批的闪米特部族(请记住犹太人就是这些闪米特部族之一),都曾高举火炬照亮过世界。现在,他们将文明火炬传递给印欧种族的希腊人,希腊人又将它交给罗马人。他们是地中海东部无可争议的拥有者。而与此同时,闪米特人也正沿北非海岸向西推进,成为了地中海西半部的主人。这种状况发展下去,其结果可以想见。到历史的某个时刻,人类两大种族——印欧人和闪米特人,为争夺地中海和其它区域的统治权,展开了一场可怕的战争。在这个巨大的竞技场上,诞生出战功卓著的罗马帝国。它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的文明更深广地与欧洲大陆结合起来,奠定了我们现代欧洲社会的精神根基。

第二十一章 罗马和迦太基

罗马建城初期,与其邻近的萨宾部落经常发生激烈的冲突。这幅画表现的是罗马人与萨宾人的激战的场景。画面以高耸的城堡为背景,前景的两边是刀枪林立、两军对峙的战场。中间的是一群萨宾妇女,她们带着孩子,各自哀求男人们停止战斗。其中一位天使般的萨宾少女勇敢地站立着,试图阻止一场致命决斗的发生。这是法国大革命失败后,画家大卫对战争反思的结果,从此他的画风转向了冷静的古典主义。

迦太基人是地地道道的商人,除了做生意,他们对生活中很多优美精致的事物毫无兴趣。这座城市、城市附近的乡村、以及许许多多遥远的殖民地,全都由一个为数不多但权倾一时的富人集团统治着。希腊语中,富人为“ploutos”,因此希腊人把这样一个由富人掌管的政府称为“Plutocracy”(富人统治或财阀统治)。

迦太基就拥有这样一个典型的富人政权。整个国家的真正权力实际操控在12个大船主、大商人及大矿场主的手中。他们在密室中集会,商讨国家事务,将共同的祖国视为一个大公司,理应让他们赚取丰厚的利润。不过,他们精力充沛,工作勤奋,以警惕的目光随时注视着周围的事态。

随着岁月不断流逝,迦太基对临近地区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直到北非的大部分海岸地区。西班牙以及法国的部分地区都成为了它的属地,定期向这个阿非利加海滨的强大城市进贡、缴税、上缴红利。迦太基也因此富甲一方。

母狼与孪生子 青铜雕像 伊特拉斯坎 公元前480年

传说罗马城的建立者,双胞胎兄弟罗慕洛斯和勒莫斯就是靠吸食狼奶获救的。母狼喂食两个婴儿的形象从此成了罗马的象征。这个罗马时期的青铜雕像中,狼机敏、警惕,体现了自然主义的风格,颈部的鬃毛则是早期希腊狮像的雕刻手法。到公元15世纪,可能是由雕塑家安东尼奥才将一对双胞胎像加到了上面。

强夺萨宾的妇女 普桑 油画 1637-1638年

据说罗马城创建之初,城中挤满了外来的流浪汉,他们没有妻室,是一群乌合之众。罗马城的创建者创建者罗慕洛斯于是策划了一个抢劫邻人妇女的行动。他声称将为一个刚发现的圣坛举行盛大的献祭仪式,将包括萨宾人在内的其他部族的人都引来城中看热闹。当仪式开始时,罗马的士兵在罗慕洛斯的指挥下,一涌而上,将萨宾男人赶走,而将萨宾的未婚女人全部强抢瓜分。历史学家普鲁塔克是这样评价这一事件的:“罗马人并不是因为淫乱才干这桩抢劫,相反他们倒是怀着一个坚定不移的目标,即想使两个部落的人以最有力的结合团结起来,融合在一起。”

共和政体 格罗姆 油画 1848年

19世纪的法国画家是这样表述罗马的共和政体的:她是位健壮的妇女,一手挥舞着橄榄枝,一手持着钢刀,威严的雄狮进一步强化了她的实力。显然她在向所有人召唤和平,但她也绝不畏惧战争。

虽然罗马人与希腊人同属印欧种族,但他们没有模仿希腊人的政治制度。他们不愿靠发表一大堆枯燥的言论和滔滔演讲来治理国家,他们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不如希腊人丰富,他们宁肯以一个现实的行动代替一百句无用的言辞。在他们看来,平民大会(“Pleb”,即自由民的集会)往往是一种空谈误国的恶习,无可救药。因此,他们将管理城市的实际事务交由两名执政官负责,并设立一个由一群老年人组成的“元老院”去辅佐他们。遵照习俗并出于现实的考虑,元老们通常选自贵族阶层,可他们的权力同时也受到极其严格的限制。

凯尔特人,也就是罗马称之的高卢人,他们被认为是野蛮粗陋的战争狂人,但他们精于冶炼,以制造精巧而专业的装饰品而自豪。

罗马人以平等之心接纳“外来者”的政策不仅在战时获得了巨大成功,也最终造就了它空前绝后的强盛。

罗马人对于建立一个健全国家的理想与迦太基式的古代世界对于国家的理想,有着多么巨大的差别。罗马人依赖的是一大群“平等公民”之间的和谐而真诚的合作,共同捍卫自己的城市。而迦太基人则沿袭埃及和西亚的旧有模式,要求其属民无条件,因而也是不情愿的服从。当这种要求达不到时,他们便按典型的商人思维,花钱雇佣职业军人为他们作战。

随之而来的战争一共持续了24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布匿战争。先是海上的短兵相接。初看起来,训练有素的迦太基海军将毫不费力地摧毁新建不久的罗马舰队。依照沿用已久的海战法,迦太基战船要么猛撞敌人的船只,要么从敌舰的侧面发动猛攻,折断对方的船浆,尔后用密如疾雨的弓箭和火球杀死对方那些惊慌失措、逃生无路的水手。不过,罗马的工程师发明了一种携带吊桥的战船,能够让精于肉搏的罗马士兵顺吊桥冲上对方的船只,迅速地杀死迦太基弓箭手。这样,迦太基海战胜利的好日子就突然到头了。在米拉战役中,罗马人重挫了迦太基舰队。迦太基人被迫求和,西西里就此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

汉尼拔在迦太基历史中是具有显赫功勋的,他的功绩可以使人们将他的头像刻画在任何一个地方,用以纪念。但他本人的结局却非常悲惨:他在公元前190年因丧失家园而服毒自杀。

汉尼拔沦为了一名失去家园的逃亡者,被迫从一座城市流亡到另一座城市。心力交瘁和黯淡的前途深深打击着他。他终于明白,自己雄心勃勃的梦想已到尽头。他热爱的祖国迦太基输掉了战争,被迫以屈辱的代价换回和平。迦太基的全部军舰被沉入海底,从此失去了海军;不经罗马人的许可它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力;它还被罚向罗马支付数额惊人的战争赔款,在未来看不到尽头的岁月来一年年偿还。既然生命失去了希望,公元前190年,汉尼拔服毒自杀了。

第二十二章 罗马帝国的兴起

罗马人很务实,他们像大多数的人民一样,喜爱自由、安逸的生活,他们中更多的人宁愿一辈子都呆在家里,作安分守纪的农民

第二十三章 罗马帝国的故事

古老的罗马共和国崇尚简朴,许多著名人士都过着非常朴素的生活。可如今的共和国却追求奢侈浮华,耻于简朴的物质生活,早把先辈时代流行的崇高的生活准则丢到了九霄云外。罗马变成了一个由富人统治、为富人谋利、被富人享有的地方。

罗马浴室 阿尔玛·苔德玛 画布油彩 1899年

苔德玛的这幅力作,是根据19世纪最新的考古发掘报告,对罗马著名的卡瑞卡拉浴室的如实再现。绘画中从古罗马建筑的宏伟华丽,到柔嫩的肌肤、衣裙的质感,巨细靡遗、有条不紊,对罗马人的生活、衣着等,均极考究真实。

恺撒的无上权力是以一支精良的职业军队为支柱的。罗马总共有28个军团,每个军团有十个步兵队,每队约500人,又分成6个百人队,其下就是由8人组成的最小单位——班。

格罗姆笔下刚从地毯中跳出来的克娄帕特拉并不妖艳,更多了几分优雅,而英雄面对美人的心情,通过他伸出的手就足以说明。自古江山与美人似乎就是一对矛盾。无敌的恺撒也要拜倒在克娄帕特拉的裙下。

然后恺撒返回埃及,不可救药地坠入情网,拜倒在女王克娄帕特拉魅力非凡的裙下。公元46年,恺撒携克娄帕特拉一起返回罗马,接掌政权。在其辉煌的一生中,恺撒赢得了四次重大战争,四次举行凯旋入城仪式,每次都威风八面地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他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人民膜拜的英雄。

有两个人试图延续恺撒的光荣。一个是安东尼,恺撒的前秘书。另一个是渥大维,恺撒的外甥兼地产继承人。渥大维留在罗马,而安东尼去了埃及。似乎罗马将军都有爱江山更爱美女的习惯,安东尼也陷入克娄巴特拉的情网,荒废军政,无以自拔。

渥大维和安东尼两人为争夺罗马统治权爆发了战争。在阿克提翁战役中,渥大维大败安东尼。安东尼自杀,留下克娄帕特拉独自面对敌人。她施展所有的魅力和手段,想使渥大维成为自己征服的第三位罗马人。可这位罗马贵族骄傲无比,根本不为所动。当得悉渥大维打算把自己作为凯旋仪式上展示的战利品时,克娄帕特拉自杀了。托勒密王朝的最后一位继承者死去,埃及变成罗马的一个省。

事实上,一般罗马百姓对长期的无政府状态和混乱局势早已厌倦。只要新主人给他们一个平静生活的机会,只要不再听到时时传来的街头的暴动喧嚣声,他们才不在乎谁统治他们呢。渥大维给了他的臣民们40年和平的生活。他没有继续扩张领土的欲望。公元9年,他对定居于欧洲西北荒野的条顿人发动了一场战争。结果他的将军尼禄和所有士兵在条顿堡森林全军覆没。从此,罗马人再未打算教化这些野蛮民族。

他们把精力放在堆积如山的国内问题上,试图挽回局面,不过已经为时太晚。两个世纪的国内革命和对外战争使得年轻一代的优秀分子死伤殆尽。战争摧毁了自由农民,使这个阶层归于消亡。由于大量引进奴隶劳动,自由民根本无法与大庄园主竞争。战争还使得城市变成了一个个蜂巢,里面栖居着大量贫苦而肮脏的破产农民。战争滋生出一个庞大的官僚阶层,小吏们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不得不接受贿赂以养家糊口。最遭的是,战争使人民对暴力和流血视若无睹,甚至形成了一种以他人的痛苦为乐的麻木不仁的心理。

从外表上看,公元1世纪的罗马帝国无疑是一个辉煌庄严的政治体,疆域辽阔,连亚历山大的帝国都变成它一个微不足道的行省。不过在其辉煌下面,生活着的却是成百上千万穷苦而疲倦的人民,终日劳碌挣扎,像在巨石下孜孜筑巢的蚂蚁。他们辛苦工作的成果为他人享受。他们吃牲畜吃的食物,住牛棚马圈一样的房子。他们在绝望中死去。

第二十四章 拿撒勒人约书亚

木匠作坊里的耶稣 密莱斯 油画 1849-1850年

在约瑟夫这样普通的木匠家庭中,幼小的耶稣在玩耍中将手掌划伤了,血滴在他的脚上,暗示了他将遭受被钉十字架的酷刑。一旁的小约翰端来洗伤的水,暗示他作为未来施洗者的命运。屋外的羊群再次表明了他们作为牧羊人的身份。这是一幅用极其真实的细节描绘来展示《圣经》故事的作品,为此画家密莱斯特意用了真正的木匠做模特。但当它展出时,却受到了各种苛刻的攻击,对过去看惯了传统宗教画的静谧肃穆的理想化画面的人来说,画中的圣家族已远离了神圣。

第二十五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堕落的罗马人 托马斯·库提尔 油画 1847年

在罗马的祖先们建造的威严、井然的建筑中,罗马的男女们开始过着纵情酒色的生活。巨大的罗马立柱间耸立着先贤们的大理石雕像,位于中心的是格马尼库拉斯,他代表着一个曾经注重道德的时代。右上角一个喝醉的人甚至爬上雕像,试图让石头和自己一起狂欢。在右下角,两个远道来访的日尔曼人冷眼旁观着这颓废的景象,隐喻了罗马帝国日后将亡于日尔曼人手中的结局。历史确实是这样的:罗马帝国的衰败并非源于早期的穷兵黩武,而是根源于后来的繁荣稳定导致的罪恶丛生、道德沦丧。

康士坦丁像

像古代的大多数国家一样,从诞生到灭亡,就没有停止过战争。公元2世纪和3世纪的罗马也是如此,康士坦丁皇帝为避免战祸把国都改在拜占庭,改称君士坦丁堡。

连绵的战火,最终使帝国的首都沦为一片无人照管、绝望蔓延的瓦砾。古老的宫殿被强盗们反复洗劫,只剩下空空如也的残垣颓壁。学校被烧毁,老师们被活活饿死。富人被赶出他们的别墅,取而代之的是浑身毛发、散发恶臭的野蛮人。帝国的大道因年旧失修而塌陷,桥梁断绝,早已不堪使用。曾经兴盛的商业贸易停顿了,繁荣的意大利变成了一块死寂之地。世界的文明——历经埃及人、巴比伦人、希腊人、罗马人几千年的辛苦工作所创造的成果,曾把人类的生活提升到他们的远祖不敢梦想的境界,如今却面临在西方大陆上消亡的危险。

第二十六章 教会的兴起

罗马的知识分子对祖先们世代敬奉的神祗并无多大兴趣。在他们眼里,朱庇特、密涅瓦都是些幼稚可笑的东西。这座起初摆放了各种神龛的万神庙,最终成为了基督教堂。画面充分体现了这一建筑的光学原理,它的顶部是敞开的,光源随着外界而变化。

教会逐渐成长为罗马帝国之内的一个颇具影响力和权势的机构。基督教义不仅感染着许多对现世绝望的人们,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天资聪颖、精明强干的能人。这些人在帝国政府内飞黄腾达无门,却能在拿撒勒导师的跟随者中间施展他们的领导才能。最后,帝国政府不得不引起注意,正视基督教的存在了。正如我前面讲过的,罗马政府原则上允许所有臣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寻求灵魂的拯救,但政府要求,所有的宗教应该和平共处,遵循“自己生存,也让别人生存”的明智原则。

但基督教社团却拒绝任何宽容与妥协。他们公开宣称他们的上帝,唯独他们的上帝是宇宙与尘世的真正主宰,而所有别的神不过是冒名顶替的骗子。这种说法显得对其他宗教很不公平,帝国警察不得不出面干预此类言行,可基督徒们依然坚持。

在遭受了长达300年的迫害之后,公元313年,基督教终于成为了罗马的国教。教皇有着绝对权威,皇帝的即位要有教皇的认可和加冕才行。从此之后,虽然基督教艺术和其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大放光彩、华美异常,但基督教实际上却逐渐进入了一个偏离基本教义的黑暗时期。

不过基督徒在罗马的全部人口中依然处于少数,大约只占5%~6%。为赢得最终胜利,使所有群众信仰基督,他们拒绝任何妥协。形形色色的旧神祗必须被摧毁,主宰世界的只能是基督教唯一的上帝。有一段时间,热爱希腊智慧的朱利安皇帝在位,他努力拯救异教的神祗,使它们免于被损毁。不过他不久在征讨波斯的战役中受伤致死。继任的朱维安皇帝重新树立起基督教的绝对权威,古老的异教神庙一个接一个关门大吉。接下来是查士丁尼皇帝,他下令在君士坦丁堡修建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把柏拉图创建的历史悠久的雅典学园彻底关闭。

这一历史时刻是古希腊世界的终结。人们可以照自己的想法自由思考,按自己的愿望梦想未来的时代黯然逝去了。当野蛮和愚昧的洪水横扫大地,冲毁旧有的秩序,要指导生活之舟在惊涛骇浪中把握航向,古希腊哲学家的行为准则便显得有些模糊而不可靠了。人们很难再依赖它们作为生活的向导人们需要一些更积极而明确的东西。这正是教会可以提供的。

几年前,帕利奥洛格的兄长托马斯之女左伊公主嫁给俄罗斯的伊凡三世为妻。这样一来,莫斯科大公便顺理成章成为了君士坦丁堡传统的继承人。古老的拜占庭双鹰标志(纪念罗马被分为东罗马和西罗马的日子)延续到现代俄罗斯的徽章之中,曾经仅仅是俄罗斯首席贵族的大公摇身而为沙皇。他获得了罗马皇帝一样的崇高与威严,凌驾于所有臣民之上。在他面前,无论贵族还是农奴,都是无足轻重的奴隶。

第二十七章 穆罕默德

自从迦太基和汉尼拔之后,我们再未说起过伟大的闪米特种族。如果你记性不错,你应该还能想起他们的事迹是如何体现在本书讲述古代世界的所有章节的。巴比伦人、亚述人、腓尼基人、犹太人、阿拉米尔人、迦勒底人,这些统治西亚三四千年的民族都属于闪米特种族。后来,他们被来自东面的印欧语族的波斯人和来自西面的印欧种族的希腊人夹击,终于丧失了统治地位。亚历山大大帝死去100年后,腓尼基人的非洲殖民地迦太基城和罗马共和国展开了争夺地中海统治权的战争。迦太基战败后为罗马人彻底摧毁。此后的800年,罗马人一直是世界之主。

穆罕默德决心成为阿拉伯人的摩西。他不能一边赶骆驼,一边当先知。于是,他迎娶了他的雇主查迪雅,一个有钱的寡妇,先使自己获得了经济上的独立。之后,他开始向邻居们布道,称自己就是众人期盼已久的先知,真主安拉派遣他来拯救世界。听罢他的话,邻居们不仅不理会,反而大加嘲笑。但穆罕默德非常执着,继续向邻居们讲道,终于让他们觉得烦扰了。他们将他视为疯子和令人讨厌的家伙,根本不值得同情,决意要杀死他。穆罕默德获悉了这一阴谋,和他最信任的学生阿布·伯克尔一起,连夜出逃麦地那。这件事情发生在公元622年。它后来成为伊斯兰教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即穆斯林纪元——纪念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在故乡麦加城,人人都知道穆罕默德是一个赶骆驼者。而在麦地那,他完全是一个陌生人,因此他作为先知的传道事业顺利了许多。不久之后,他身边便聚集起越来越多的追随者,即穆斯林,意为“顺从神旨”的信徒。而“顺从神旨”正是穆罕默德赞美的最高品德。随着事业的发展,穆罕默德积聚了足够的力量,强大到足以对那些敢于嘲笑的他本人和他的神圣使命的邻居开战了。他率领一支麦地那人组成的军队,自己走在前头,浩浩荡荡地穿越沙漠。他的追随者没费多大力气就拿下麦加,并杀死了许多当地居民。这样一来,要让其他人相信穆罕默德真的是一位伟大先知,就变得相当容易了。

伊斯兰教的成功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穆罕默德教导追随者们的教义非常简单明了。信徒们被告知,他们必须热爱宇宙的主宰,仁慈而怜悯的神安拉。他们必须敬奉父母,顺从父母的命令。他们在交往时不得欺诈邻居,要温顺谦卑,对穷人和病人乐善好施。最后,禁止饮用烈酒,在吃用方面不得奢侈浪费。就是这些。伊斯兰教里没有像基督教的“看护羊群的牧人”,即那些需要众人掏腰包供养的教士和主教们。穆斯林的教堂,清真寺,仅仅是巨大的石砌大厅,里面不设桌椅板凳,信徒们可以在此聚集(如果他们自己愿意),阅读和讨论圣书《古兰经》里的某个章节。不过对一般的穆斯林来说,他们的信仰与生俱来,从不觉得伊斯兰教的戒条和规矩对他们是一种身心的束缚。每天五次,他们面朝圣城麦加的方向,念诵简单的祷词。其余时间里,他们把世界交给安拉去管理,以极大的耐心和顺从,接受命运安排给自己的一切。这样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当然不会鼓励信徒们去发明电动机、修筑铁路或开发新的汽船航线。但它确实给予了每个穆斯林相当程度的内心满足。它使人们心平气和地对待自身、对待自己栖身的这个世界,这当然是件很好的事情。

穆斯林与基督徒作战取得胜利的第二个原因在于:走上前线与敌人作战的穆斯林士兵为的是信仰的实现。先知穆罕默德曾经许诺,凡是勇敢面对敌人,死于战场的穆斯林,他们可以直接升入天堂。这就使得战场上的猝然死去,比起在这个可悲的世界上漫长而乏味的苦苦生存,让人更情愿接受前者。这种信念使穆斯林与十字军对垒时,占据了极大的心理优势。十字军们长期恐惧于黑暗的地狱,因此宁愿尽可能抓住今生的美好事物,留恋现世的享受。这一点也能解释,为什么到了今天,穆斯林士兵依然可以奋不顾身冲入欧洲人的枪林弹雨,全然不顾被机枪射杀的命运。正因为如此,他们一直是危险而顽强的对手。

将他的宗教大厦整顿就序后,穆罕默德开始享受作为众多阿拉伯部落公认领袖的权力,不过,他的成功往往是剥夺了大量身处逆境的人们的权利才得来的。为赢得富人阶层的好感,穆罕默德特意制定了一些有利于富人的规定,比如他允许信徒娶四个妻子。在那个时代,娶妻的习俗是男子直接从女方父母家购买。娶一房妻子已经是一项花费不菲的投资,娶四个妻子当然是纯粹的奢侈。除非是那些拥有单峰驼和椰枣园的大富之家,普通贪财之人也难以奢望此种享受。伊斯兰教本是为生活在穷荒大漠的劳苦牧人而创立的,可随时势的发展,它逐渐变化到以迎合生活在城市别墅中的富商的需要。这一离其初衷的转变令人遗憾,对穆罕默德的伟大事业也并无好处。至于先知本人,他继续传布安拉的真理,颁布新的行为标准,为事业不辞劳苦。直至在公元632年6月7日,穆罕默德因热病突然辞世。

“古兰”意为“宣读”,共有114章,与旧约《圣经》的内容很相似,但《古兰经》却被称为天书。穆罕默德认为,仅有阿拉伯文的《古兰经》没有讹误地记录下真主的话,这也是《古兰经》不能译成其它语言而只能加以注释或解经的原故。

第二十八章 查理曼大帝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大帝像 公元8世纪

他建立了作为西欧主宰力量的帝国,在外交上他也是个极大的天才。当然在外交手段失败后,他从不吝啬地使用武力,他发起过多次对付野蛮的邻国的战争。733年,查理曼大帝对北意大利的进军,为教皇统治的南部缓解了伦巴德人的压力。

拿破仑的加冕仪式 大卫 油画 法国 1806年

已经成为了欧洲统治者的拿破伦仍不满足,直到他派人把教皇从罗马叫来,为他举行加冕仪式。大卫记录了他在典礼上抢过王冠正要给自己戴上的瞬间,王后在他面前跪拜以示恭顺。

第二十九章 北欧人

维京之舟 北欧 公元8世纪

这是北欧人常用的称为快船的船头。高高昂起的曲线设计,既提供了冲波破浪的气势,又增添了优雅的气质。北欧人的航海技术之精湛,是同时代的人无法比拟的。

第三十章 封建制度

我要讲讲公元1000年时欧洲的普遍景况。当时的大多数欧洲人过着悲惨困顿的生活,商业凋敝,农事荒废,关于世界末日即将到来的预言四处流传。人们惶恐不安,纷纷涌到修道院当僧侣。因为迎接末日审判的最为保险的办法,当然是在这一时刻来临时,自己正在虔诚地侍奉上帝。

贺拉斯兄弟之誓 大卫 油画 1784年

妇女和孩子们的无助、娇弱,与战士们的坚毅和决心形成强烈的对比。大卫的这幅名作选材于一个古老的罗马故事,讲述罗马的贺拉斯三兄弟在临上战场决一死战时,向父亲举手为誓将用生命保卫自己的祖国。在人们眼中,这个故事本身的背景和年代已经并不重要,因为这幅杰出的绘画所表现的主题早已跨越时空,成为一种毫不妥协的坚强意志的象征。公元1000年前后的欧洲正处于一个空前危险的时期,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骑士阶层,以面对“要么战斗,要么死”的处境。

修道院在东方教会和东正教会中一直是最高精神生活之地。隐修生活被视为能更有利于寻求内心的平静,是祈祷以及与上帝相通所必需的。在独处中追求的这种静心思想构成一种无休止祷告的方法,口传教义称之为“耶稣的祈祷”。这种形式诞生于阿托斯山,后来传遍各地。

很快,欧洲中部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公国、侯国,每一个国家根据不同的情形,分别由一位公爵、伯爵、男爵或主教大人担任统治者。这些公爵、伯爵、男爵们统统宣誓效忠于“封邑”的国王(封邑为“feudum”,也是封建这制(feudal)一词的由来),以战争时期的尽忠服役和平时纳税进贡作为对国王分封土地的回报。不过在那个交通不便、通讯联系不畅的年代,皇帝和国王的权威很难迅速到达他们属地的所有角落,因此这些陛下任命的管理者们享有很大程度的独立性。事实上,在属于自己管辖的土地内,他们僭 越了大部分本属于国王的权力。

城堡和骑士

不过要是你以为11世纪的普通老百姓反对这种行政体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他们支持封建制,因为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必需且富于实效的政治制度。他们的大人或领主通常住在高大坚固的石头城堡里面,矗立于陡峭的岩壁之上,或者四周环有深险的护城河。城堡就坐落在封地属民们看得见的地方,时时给他们极大的安全感和信心。一俟危险来临,臣民们可以躲进领主城堡的坚固高墙内避难。这也是当时的居民总是尽可能住得挨近城堡的原因,而大部分的欧洲城市都起源于靠近封建城堡的地方,也出于同一原因。

欧洲中世纪早期的骑士并不仅仅是一名职业战士,他还是那个时代的公务员。他担任社区的法官,裁判刑事案件,处理民间纠纷;他是负责治安的警察首脑,抓捕拦路盗贼,保护四方游走的小贩(他们就是 11世纪的商人)。他还担当着照看水坝的职责,以免四周的乡野受洪水之患(就像4000年前的埃及法老在尼罗河谷的所作所为)。他赞助走村串户的行吟诗人,让他们向目不识丁的居民们朗诵赞美大迁徙时代的战争英雄的史诗。另外,他还必须保护辖区内的教堂与修道院。尽管他自己不会读书写字(当时这类事情被认为是缺乏男子气),他却雇佣着一小撮教士为他记帐,并登记发生在所属男爵或公爵领地里的婚姻、死亡、出生等等大事。

第三十一章 骑士精神

我们对于骑士制度的起源知之甚少。但随着这一制度的不断发展,它正好给当时混乱无序的社会提供了一种极其需要的东西——一整套明确的行为准则。它多少缓和了那个时代的野蛮习俗,使生活变得比此前500年的黑暗时代稍微容易一些,精致一些

这些骑士准则或骑士精神在欧洲各地不尽相同,但它们无一例外地强调“服务精神”和“敬忠职守”。在中世纪,“服务”被视为非常高贵、非常优美的品德。做仆人并无任何丢脸之处,只要你是一个好仆人,对工作勤勤恳恳、毫不懈怠。至于忠诚,当处于一个必须忠实履行许多职责才能维持正常生活的时代,它当然会成为骑士们首屈一指的重要品德。

亚瑟王的骑士 罗赛蒂 水彩画 1864年

亚瑟王是传说中的凯尔特族的领袖,圆桌骑士的创始人。他和他的骑士们经历了12次奋战,最后终于从石头中抽出了神剑,击败了侵略者。图为亚瑟王的第一骑士兰斯诺特正在向王后奎尼薇尔表示忠诚,他们之间后来发生的感情最终使国王和骑士间恩断义绝。但当亚瑟王再度面临困境时,兰斯诺特忠于誓言,不顾个人安危前往营救,为此这位骑士最终成了所有骑士的楷模。

第三十二章 教皇与皇帝之争

中世纪的普通老百姓生活简朴,平淡无奇的岁月中少有特别的事情发生。即便是一个自由市民,可以随心所欲地来去,他的生活范围也极少超出自己居住的邻区。读物当然少得可怜,除少量的手抄本在极小的范围内流传,根本不存在印刷的书籍。在各个地方,总有一小批勤勉的僧侣在教人读书、写字、学习简单的算术。至于科学、历史和地理,它们早已深埋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废墟之下,湮灭无闻了。

不过,罗马传统存在着两个不同继承人这一事实,却将中世纪虔诚顺服的自由民们推向了尴尬的两难处境。支撑中世纪政治制度的理论明确而简单,即世俗世界的统治者(皇帝)负责照顾臣民们物质方面的利益,而精神世界的统治者(教皇)负责照顾他们的灵魂。

第三十三章 十字军东

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的信徒征服了叙利亚,控制了基督教的圣地。但他们同样把耶稣视为一位伟大的先知(虽然不如穆罕默德伟大),并不阻止前来朝圣的基督徒。在康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于圣基的原址上修建的大教堂里,基督朝圣者被允许自由祈祷。可到了11世纪,来自亚洲荒原的一支鞑靼部落,人称塞尔柱人或土耳其人,他们征服了西亚的穆斯林国家,成为基督教圣地的新主人。于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相互妥协的时期就此结束。土耳其人从东罗马帝国手里夺取了小亚细亚的全部地区,使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陷入完全的停滞。

第一支十字军是由诚实的基督徒、无力履行义务的破产者、穷困潦倒的没落贵族以及逃避法庭制裁的罪犯所组成的乌合之众。他们乱哄哄地、纪律涣散,在半疯癫的隐士彼得和“赤贫者”瓦特的领导下开始了远征。作为惩罚异教徒的第一步,他们把一路上碰见的所有犹太人统统杀掉。他们只勉强前进到匈牙利,然后便全军覆没了。这次经历给了教会一个深刻的教训:单凭热情是无法解放圣地的。细致的组织工作与良好意愿、勇气一样,都是十字军事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于是欧洲花费了1年时间,训练和装备了1支20万人的军队,由布隆的戈德弗雷、诺曼底公爵罗伯特、弗兰德斯伯爵罗伯特以及其他几位贵族指挥。这些人都是深谙作战技巧、经验丰富的将领。

从政治和军事观点来看,十字军东征是一场彻底的失败。耶路撒冷及其它小亚细亚的诸多城市失而复得,得而复失。虽然十字军曾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小亚细亚建立起一系列小型的基督教王国,可它们最终一一为土耳其人重新征服。到公元1244年,耶路撒冷仍稳稳控制在穆斯林手中,变成了一个完全土耳其化的城市。圣地的状况和公元1095年之前相比并未发生任何变化。不过,欧洲却因十字军运动经历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西方人民得以有机会一瞥东方文明的灿烂与优美。这使得他们不再满足于阴沉乏味的城堡生活,转而寻求更宽广、更富活力的生活。这是教会和封建国家都无法给予他们的。

第三十四章 中世纪的城

就这样,日尔曼民族发展成一个强健坚韧的种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对生活中优美细致的东西不甚在意。他们总是在奔波忙碌,没有闲情逸致去玩乐器或写作诗歌。他们精明务实,不喜欢说空话,也不喜欢讨论问题。

我想提醒你们,千万不要对所谓“古老的好时光”抱有过多的感伤之情。有许多人,他们的眼睛只看到中世纪留下的壮丽教堂和伟大的艺术作品,往往拿它们和我们时代的充斥着的噪音的喧嚣和汽车尾气的恶臭的丑陋文明相比较,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可这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要知道,在富丽宏伟的中世纪教堂边上,无一例外地布满了大量悲惨肮脏的贫民窟。与之相比,连现代最简陋的公寓也堪称豪华奢侈的宫殿。是的,高贵的朗斯洛特和同样高贵的帕尔齐法尔,当这些年轻纯洁的英雄上路去寻找圣杯时,他们当然用不着忍受汽油的臭味。可当时另外有着许许多多的其它臭味,谷仓牛栏的味道,扔到大街上的垃圾腐烂发酵的味道,包围着主教大人宫殿的猪圈的味道,还有那些穿戴祖父传下的衣服和帽子、一辈子没享受过擦肥皂的幸福、也绝少洗澡的人们发出的味道。我不愿意着力描绘出一副大煞风景、十分令人不快的画面。不过当你阅读古代编年史,看到法国国王在华丽高贵的皇宫内悠然眺望窗外,却被巴黎街头拱食的猪群发出的冲天臭气熏得昏倒时,当你看到某本稍稍记载了一些天花和鼠疫横行的惨状的古代手稿时,你才会真正明白“进步”一词绝非现代广告人使用的时髦话。

古代的埃及、巴比伦、亚述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世界。古希腊则完全是由许多小城邦组成的国家。而腓尼基的历史几乎就是西顿和提尔这两个城市的历史。再看看伟大的罗马帝国,它辽阔的行省无非是罗马这个城市的“腹地”。书写、艺术、科学、天文学、建筑学、文学——这是一个可以无穷开列的名单,它们全都属于城市的产物。

十字军东征为文明的重新播种准备好了适合的土壤。快到收获的季节了,但果实却被自由城市的自由民抢先一步摘走。

第三十六章 中世纪的世界

首先,你必须牢记,中世纪的人们从未将自己视为生而自由的公民,可以随自己的心愿来去,并凭借自己的才能或精力或运气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正相反,他们统统把自己看作一个总体的一分子,这个体制里面有皇帝和农奴、教皇与异教徒、英雄与恶棍流氓、穷人和富人、乞丐和盗贼,这再正常不过了。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这种神圣的秩序,从不问问何以如此。在这方面,他们当然和现代人截然不同。现代人勇于质疑既成事实的问题,并且总是千方百计地改善自己的经济与政治条件。

1348年爆发的黑死病夺走了1/3欧洲人的生命。这场可怕的瘟疫致使欧洲发生了某些结构性的变化。劳动力的急剧减少使得过去的农奴可以寻找更好的主顾或变成租用土地的佃农。由于有大量的神父也染病死亡,从而动摇了“瘟疫是上帝对罪人的惩罚”这一基本观念,使得天主教会对人民的精神控制被严重削弱。从医学领域开始,人们开始背离教会的刻板教条,试着用科学的方法解释世间的问题。这场黑死病带来的最直接的结果是开启了宗教改革的大门,并让文艺复兴变成可能。图为布拉格附近的一座倾斜的“尸骨教堂”,里面存放着3万具当年死于黑死病的人的骸骨。

第三十七章 中世纪的贸易

到公元14纪末,威尼斯的人口增长到20万,成为中世纪欧洲最大的城市。不过,普通人民没有发言权,政府管理成了少数富有家族的私事。他们选出一个参议院和一位公爵,只是名义上的代表,城市真正的统治者是著名的10人委员会的成员。他们靠一个组织高度严密的私人密探和职业刺客体系来维持政权。所有的市民都受到秘密警察的严密监视,至于那些对肆意弄权、高压专横的公共安全委员会构成威胁的人们,则悄无声息地被清除掉。

美第奇家族的财富为他们带来了荣耀和权势。通过和法国王室的联姻,该家族最终出现了一位掌握一个国家大权的人物,她就是玛丽·美第奇。图为1610年玛丽的丈夫亨利四世被疯子刺死后,着丧服的玛丽王后正从拟人化的法国手中接过象征统治权的宝球

直到今天,你还能在许多国家的当铺的招牌上看见三个金球,这就是美弟奇家族的族徽。

第三十八章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并不是一次政治或宗教的运动。归根结底,它是一种心灵的状态。

事实上,很难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之间,划出这样一条截然的界限。13世纪当然是属于中世纪的,所有历史学家都同意这一点。但我想问问,13世纪是否仅仅就是一个充斥着黑暗与停滞的时代呢?显然不是!人民活跃异常,大的国家在建立,大的商业中心在蓬勃发展。在城堡塔楼和市政厅的屋顶之旁,新建的哥特式大教堂的纤细塔尖高高矗立,炫耀着前所未有的辉煌。世界各地都生机勃勃。市政厅里满是高傲显赫的绅士们,他们刚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力量(来自他们新获得的财富),正为争夺更多的权力与他们的封建领主斗得不可开交。而行会成员们也仿佛突然醒悟到“多数有利”这一重要原则,正在以市政厅为角斗场,与高傲显赫的绅士们决一高下。国王和他的顾问们趁机混水摸鱼,竟捉住了不少滑溜溜、金闪闪的鲈鱼,还当着那些又吃惊、又失望的市议员和行会弟兄的面,架锅生火、加料烹调,大吃大嚼起来

来自布列塔尼的年轻神父阿贝拉德(约1070-1171年)不仅为巴黎大学奠定了基础,他还有人文主义者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传奇浪漫故事的主人公。阿贝拉德在年轻时便已成为著名的学者和哲学家,他在巴黎讲学期间,曾受聘为牧师富尔贝尔17岁的侄女埃洛伊丝的家庭教师,两人坠入爱河后一同私奔并育有一子。当他们重回巴黎结婚时,阿贝拉德被埃洛伊丝的家人阉割,这对恋人从此作了修士和修女。阿贝拉德在他的一生中主持和创办了不少学院,但他的言论经常不见容于教会主流。

但丁生于1265年,父亲是一位佛罗伦萨律师。热衷政治的但丁早年投靠支持皇帝的吉柏林党,党权之争败北后,他被流放到已经成为古代废墟的拉维纳城,在流放期间写出了著名的《神曲》,最后在凄凉中死去。

彼特拉克的一生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掌声和赞誉。他歌颂爱,歌颂自然,歌颂新生的太阳。每当他到达一座城市,全城的男女老少都蜂拥地迎接他,就像欢迎一位征服世界而凯旋归来的英雄。

薄伽丘的《十日谈》于1353年完成,讲的是3男7女为逃避黑死病而避居乡间,在避难的10天里讲了100个故事。故事反映并抨击了当时意大利的社会现实。

第三十九章 表现的时代

知识只为少数特权阶层垄断的时代宣告结束了。无知和愚昧的最后一个理由——昂贵的书价,也随着哈勒姆的厄尔泽维开始大量印刷廉价通俗读物而一去不返。现在,只需要花上几毛钱,你便能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维吉尔、贺拉斯及普利尼这些伟大的古代作家和哲学家为伴。人文主义终于使所有人在印刷文字面前取得了自由与平等的地位。

第四十章 地理大发现

在中世纪,人们已经知道如何腌制鳕鱼和制作鱼干,但罐头食品还未出现。一旦出海,新鲜蔬菜便从菜单上彻底消失了。淡水是装在木桶里储存的,用不上多长时间便会变质腐败,长出许多滑腻腻的物质,喝起来有一种烂木头加铁锈的味道。中世纪的人们对细菌一无所知(13世纪的一位学识渊博的僧侣罗杰·培根似乎检测过它们的存在,不过他很明智地守住了秘密,未对外界宣布),因此经常喝不洁的淡水,有时会导致全体船员死于伤寒症。事实上,在早期航海家的帆船上,死亡率高得可怕

在这样恶劣的情形下,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航海不能吸引当时欧洲人中的优秀分子。像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这样的伟大探险者,他们往往是率领着一帮几乎全部由刑满释放人员、未来的杀人犯、失业小偷和在逃犯组成的乌合之众,去进行自己的艰难航程的。

请一定记住,在14和15世纪,所有航海家脑子里萦回的只有一个念头——快快找到一条舒适安全的航线,通往梦想中的中国、吉潘古海岛(日本)及那些盛产香料的神秘东方群岛。从十字军东征开始,欧洲人逐渐喜欢使用香料。香料变成了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商品。要知道,在冷藏法大规模引入欧洲之前,肉类和鱼都会很快腐烂变质,只有撒上一大把胡椒或豆蔻才可食用。

里斯本是远航非洲的中心。葡萄牙两度从罗马教皇那里得到垄断权,得以在非洲沿海岛屿和海岸从事贸易并设立商行

第四十一章 佛陀与孔子

悉达多在菩提树下冥想了49昼夜,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空、色”之说由此而来。他在祭司阶层不满于种姓中的地位与贵族阶层相争的大环境下,冲破了教化贱民的禁戒。甚至是最低等的贱民也能宣称自己是他的信徒。

当悉达多在人民中间流浪多年的时候,印度社会正经历着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印度人的祖先,即印度的土著居民,他们在多年前就被好战的雅利安人(我们的远房表兄)轻而易举地征服。从此,雅利安人成为了几千万性格温和、身材瘦小的棕色居民的统治者和主人。

为巩固自己的地位,他们将人口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逐步将一套严厉而僵硬的“种姓”制度强加到土著居民的身上。雅利安征服者的子孙属于最高的“种姓”,即武士和贵族阶层。其次是祭司阶层。再往下是农民和商人阶层。而原先的土著居民被划为“贱民”,成为了一个被鄙视被轻贱的奴隶阶层,永远不能指望进入更高的等级。

甚至连人们信仰的宗教也有着等级之分。那些古老的印欧人,在其几千年的流浪生涯中,有过许多奇特的冒险经历。这些事迹被搜集成一本书,名为《吠陀经》。它所用的语言被称为梵文,与欧洲大陆的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德语及其他几十种语言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三个高等的种姓被允许阅读这部圣书。但作为最低种姓的贱民们连了解其内容都属犯法。如果一个贵族或是僧侣胆敢教一个贱民阅读圣书,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因此,印度人口中的大部分人都过着极其悲惨的生活。由于此世允诺给他们的欢乐少的可怜,他们必然会寻找别的途径去脱离苦海。很多人都通过冥想来世的欢乐来求取些微的安慰。

社会思想的繁荣恰恰是在社会动荡的年代,所谓乱世英雄。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诸子百家。其中墨、儒、道、法成为了主体思想。公元前6世纪的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他和其弟子的论著对中国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庄子曾记载过孔子与老子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见面的情形。思想的迥异使得这次见面变成了针锋相对的辩论。确实,他们本身就代表了中国人同时拥有的两种截然不同、但又微妙地合为一体的思想:出世与入世。

中国的宗族制度根源于儒家的思想,它提供了一种基本稳定的道德和社会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对祖宗崇拜的根本目的是敬祖收宗,于是家庙(宗祠)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古代,只有王侯才有设宗祠的权利(儒教的创始人孔子的祠堂除外),直到程朱理学盛行的明代,平民才被允许设家庙。到清代,各种宗祠已遍布村镇,并且一般是当地最华丽的建筑。宗祠不但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还常常用于聚会和设立学堂

第四十二章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创立了改革宗,对以教皇制度为体现的天主教教义进行了彻底的改革,使人们对基本教义的信奉回到基督所教导的真正的道理上。但他特别强调的人的自由,也使得社会产生了一些混乱。

在不到30年的短短时间,文艺复兴时期的淡漠宗教、追求幽默与欢笑的世界,已完全被宗教改革时期的充斥着讨论、争吵、漫骂、辩论的宗教狂热世界所取代。多年以来,一直由教皇们负责的精神世界帝国突然之间便土崩瓦解了。整个西欧再度成为充满杀戮和血腥的大战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为了将各自坚持的某些神学教义发扬光大,在这里展开了难以想象的大撕杀。而在我们现代人眼里,这些神学教义之深奥难解,简直就如同伊特拉斯坎人留下的神秘碑文。

第四十三章 宗教战争

在15、16世纪欧洲宗教形势混乱的时期,有关魔鬼的传说和各类巫术大行其道。巫师们最初的角色主要是各种疾病的治疗者,但在中世纪后期,由于巫术也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对那个时代的宗教忧患提出解答,这些“异端邪说”自然被视为与魔鬼有关系的证据,于是,巫师成为魔鬼反宗教的新教派代表。狂热的教会和人们为巫师想象了各种罪恶,包括恐怖的祭祀仪式、杀婴、降祸、与毒兽为伍、魔鬼附体或与魔鬼私通等等。其中,尤以所谓的女巫常成为人们恐惧和猎杀的对象,她们被描绘成撒旦的情人,邪恶且淫乱。特别是在天主教势力强大的地区,发现、举报和追捕巫师变成了从乡民到军队的重要活动,一个人一旦被指控为女巫,等待她的只有最残酷的刑罚。女巫恐慌一直延续到17世纪末,成千上万的无知村妇为此被烧死或绞杀。上图为17世纪意大利画家罗沙绘制的女巫为一位王侯召唤先人鬼魂的场景。下图则为154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烧死被指控为巫师的6兄妹的场景。

火刑是中世纪典型的刑罚,把人绑在柱子上烧死,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炮烙之刑。

耶稣教的创始人洛约拉具有军人般的自律与组织天赋,这使得他所创立的耶稣教具有相当大的影响,他写作的《精神修炼》一书也流传甚广。1622年,即他死后66年,洛约拉被教会追封为圣徒。

耶稣会也是基督教的异端之一,由洛约拉创建。它的成员被要求许下严厉的誓言,除永远过圣洁生活、不贪图荣华、坚持追求正义外,还要严格服从神父和总会长的意愿。

阿尔巴公爵(1507-1582年)是西班牙军事史中的传奇人物。他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战术家,26岁成为将军,30岁成为西班牙的总司令。他曾横行肆虐于基督教的诸公国,让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威名远扬。

1586年,不可一世的西班牙无敌舰队终于扬帆出海,向北方逼进。可弗兰芒海岸的港口都为荷兰舰队重重封锁,英吉利海峡也有不列颠舰队的严密监视。而西班牙人熟悉南方较为平静的海水,不知道如何在北方风暴恶劣的气候下作战。至于无敌舰队是如何先被敌舰攻击,后又遭遇风暴吹袭的详细情形,不用我在这里告诉你们。反正战争的结果是,除几艘绕道爱尔兰的战船得以侥幸逃回,去向西班牙人讲述可怕的战事,其它大部分战船都葬身在北海冰冷的波涛里。

战局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轮到英国和荷兰的新教徒把战火引到敌人的国土上了。在16世纪结束之前,霍特曼在林斯柯顿(一个曾在葡萄牙船只服役的荷兰人)所写的一本小册子帮助下,终于发现了通往印度和印度群岛的航线。结果成立了著名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场争夺西班牙与葡萄牙所属亚非殖民地的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第四十四章 英国革命

她是一个农家姑娘,16岁时接到神圣命令,率领法国军队同英军作战,解放了奥尔良。但1430年,她赶到康边去救援时,被英国同盟军勃艮第军俘虏。1431年5月30日,贞德在卢昂被处火刑。后人纪念她为圣女。

亨利八世肖像 汉斯·霍尔拜因 1538年

亨利在其统治的后14年中,不顾教皇的反对,先后娶了6位妻子。英国也因此脱离罗马教皇,建立了英国国教。

1509年,亨利八世接任其父亨利七世为英格兰国王。他统治的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从此,英国从一个中世纪的岛国发展壮大成一个现代的国家。

被斩首的格雷女王 保罗·德拉罗虚 油画 19世纪

历史上英国王室权力之争的残酷是众所周知的。图为1554年年仅17岁的格雷女王即将被斩首的情形。格雷是亨利七世的曾孙女,爱德华六世于1553年7月9日去世后第三天,她被指定为王位继承人。这位女王在位仅9天,就被迫让位给受到普遍支持的玛丽女王。她被囚禁,并被斩首于格林塔上。如果没有法国画家德拉罗虚这幅著名的油画,这位不幸的郡主也许早已被人遗忘了。

很幸运的是玛丽于1558年死去,由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继位。伊丽莎白是亨利八世和他六个妻子中的第二个安娜·博林所生的女儿,但安娜后来因失宠而被亨利斩首。在玛丽执政期间,伊丽莎白曾一度被投进监狱,后由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亲自请求才侥幸获释。从此,伊丽莎白变成了一切天主教与西班牙事物的死对头。像她父亲一样,伊丽莎白对宗教异常冷淡,不过她继承了父亲洞察贤明的惊人判断力。在伊丽莎白执政的45年间,不仅王室权力稳固上升,英格兰这个欢乐岛屿的财政和税收也源源增加,国力日趋强盛。在这方面,女王当然得到了拜倒在她王座下的大批杰出男性的有力辅佐。他们争先恐后的群策群力使得伊丽莎白时代成为了英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

玛丽女王面相寡淡,意志却十分坚定。她在位期间唯一做的事便是在改奉新教的英国“复辟”天主教。杀人如麻使她赢得了“血腥玛丽”的恶名

伊丽莎白时代的伟大贡献不仅是一个从此强大的英国,还有天才的莎士比亚。莎士比亚的戏剧以一种令人震惊的强度刻画了人性,创造着性格,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形象

英国是超前的,当欧洲大陆的其它国家还处于君主专制的统治时,英国已经发展出了一个议会政府。

第四十五章 权利均衡

路易十四以太阳作为他个人的标志。他称颂太阳是“唯一发光的品质,照亮了其它星球,为各地带去了幸运。”

在路易十四登基前的一年,法国的实际统治者黎塞留去世了。但后者在他18年的统治期间,以强悍的手腕,削弱了法国社会中实力集团的地位,以确保全国一致服从波旁王朝的统治,这为路易十四时代的“神圣君权”铺平了道路。同时,黎塞留首先开启了“民族国家利益至上”的现代外交。将民族国家的利益置于宗教之上。他处理外交的唯一标准便是看是否对法国有利,成为后世实用主义外交的效法典范。

法兰西事实上成为了由波旁王朝所治、为波旁王朝的所享、为波旁王朝所有的国家。

路易十四以太阳神自居,装扮成阿波罗的传统模样让画家描绘也是他的众多爱好之一。图中国王四周簇拥着打扮成各种神仙的王室成员,最左边的是王后玛丽亚。他们的装扮同时也再现了路易十四时代的浮华时尚,无论男女均戴厚重的假发,涂脂抹粉,尤其在脸上要涂很重的红色胭脂。

第四十六章 俄国的兴起

沙皇伊凡·瓦西列维奇,曾竭力向臣民强调他至高无上的权利。无论是散步还是出巡,随处碰见什么人,只要他愿意,就下令斩首,人头还要掷在脚前。人们生活在如此环境中,景况是可想而知的。

瓦西里教堂坐落在克里姆林宫墙外,是为纪念1552年“恐怖的伊凡”胜利占领喀山而建的。有8个独立的小教堂组合而成,高低错落,环绕在圣坛四周。传说伊凡为了使不再有更富丽的建筑出于其右,在竣工时弄瞎了所有参与的建筑师。

彼得大帝成功地用“休克疗法”将古老的俄罗斯带入了“现代化”。在这幅著名的肖像画中,面相暴烈的彼得一手持剑、一手拿着世界地图,显然这位君主拥有和需要的就是这两项:世界眼光和铁血手腕。

当彼得17岁时,他突然起事,将姐姐索菲亚赶下王位,自己当了俄罗斯的新统治者。仅仅做一个半野蛮、半东方化民族的沙皇,并不能使彼得觉得满足。他决心要成为一个文明国家的伟大君主。不过,要想把一个拜占廷与鞑靼混合的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大的欧洲帝国,这绝非一夜之工。它需要一双强有力的手腕和一副睿智清醒的头脑。彼得正好两者兼备。1698年,将现代欧洲移植到古老俄罗斯体内的高难度手术正式开始施行了。最终,病人存活了下来。但过去5年发生的事情(指沙皇俄国的崩溃)向我们表明,它其实一直未能从手术的震惊中真正恢复转来。

第四十七章 俄国与瑞典

公元1698年,沙皇彼得启程前往欧洲,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欧之行。他取道柏林,前往当时工商业最发达的荷兰和英格兰。当他还是个小孩子时,彼得在父亲的乡间池塘里用自制的小船划水,曾差点被淹死。对水与生俱来的热情在余生的历程里一直伴随着彼得。在现实中,这种热情通过他执着地为俄罗斯这个内陆国家开辟一条通向广阔海洋的道路而充分表现了出来。

俄国人把剪胡子视为违背上帝的罪孽,但彼得大帝则深信胡须是落后的标志。彼得的“剪须运动”迅速波及全国,为了缓和因此产生的冲突,彼得允许通过上缴高额税款以保住胡须。

我们很难按编年顺序列出一张沙皇推行改革的清单。他雷厉风行,大刀阔斧,并且不依照任何章法。他火速地颁布各种法令,仅仅是记录下来都很困难。彼得仿佛觉得,在此之前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全盘错误的。所以,必须在尽可能快的时间里把整个俄国彻底纠正过来。他的工作确实卓有成效。到死去时,彼得成功地为俄罗斯留下了一支20万人的训练有素的陆军和一支拥有50只战舰的海军。旧的政府体制在一夜间被清除得干干净净。国家杜马,即老的贵族议会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沙皇身边的一个由国家官员组成的咨询委员会,也被称为参议院。

俄罗斯被划分为八大行政区域,即行省。全国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修筑道路,建造城镇。工厂被纷纷设立在最能取悦于陛下的地方,根本不考虑是否接近原材料的产地。多条运河在开挖之中,东部山脉的矿藏也得到了开发。在这片充斥文盲和愚昧的土地上,中小学普遍建立起来,高等教育机构、大学、医院及职业培训学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新俄罗斯培养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荷兰造船工程师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工匠被吸引到俄罗斯定居。印刷厂纷纷设立,不过所有出版的书籍必须由严厉的皇家官员事先审查。一部新法典面世了,对社会各阶级必须担负的责任做出了详尽的规定。民法与刑法体系也被建立起来,并印刷成多册的丛书出版。老式俄罗斯服装被明令取缔,帝国警察手持剪刀,守侯在每一个乡村路口,一夜间将长发披肩、胡子满脸的俄罗斯山民变成面容干净、修饰一新的文明西欧人。

在宗教事务上,沙皇绝不容忍旁人分享权力。在欧洲出现过的教皇与皇帝对立的情形,根本不可能发生于彼得大帝的俄罗斯。1721年,彼得自任俄罗斯教会的首脑。莫斯科大主教一职被废除,宗教会议作为处理国教一切事务的最高权力机构出现在俄罗斯人的宗教生活中。

当彼得1703年开始修建圣彼得堡时,这里还是一片恶臭的沼泽,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野狼和熊四处觅食。他征召了无数的劳工在此服役,几万人在修建中死去。在1725年,彼得死时,这里已经成为了北欧最大、最辉煌的城市

第四十八章 普鲁士的崛起

全欧洲都为这个新兴强国的突然崛起而深感震惊。在18世纪,日尔曼本来是一个已经毁于宗教战争,不被任何人看重的弱小民族。弗雷德里克凭着和彼得大帝相似的意志与精力,使普鲁士赫然屹立在世人面前,让以往的轻蔑一变而为深深的畏惧之情。普鲁士的国内事务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臣民们没有丝毫抱怨的理由。以往为赤字所苦的国库现在逐年赢余。古老的酷刑被废除,司法体系正在进一步完善之中。优良的道路,优良的学校,优良的工厂,再加上谨慎清白的细心管理,一切都使人们觉得为国家付出是完全值得的。他们的钱被用在了刀刃上,他们的回报也是切实可见的。

第五十章 美国革命

1776年6月,来自弗吉尼亚的理查德·亨利·李向大陆会议提议:“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是并且有权是自由而独立的州。它们理应解除对英国王室的全部效忠,因而它们与大不列颠帝国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不复存在。”这项提案由马萨诸塞的约翰·亚当斯附议,于7月2日正式实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正式发表了《独立宣言》。该宣言出自托马斯·杰斐逊的手笔。他为人严谨,精通政治学,擅长政府管理,注定将成为美国名垂青史的著名总统之一。

第五十一章 法国大革命

在18世纪,当古老的文明开始腐朽变质,法国就发生了这样一场革命。经过路易十四长达72年的专制统治,法国国王成为了一切,甚至国家本身。以前曾为封建国家忠实服务的贵族阶层现在被解除了所有职责,整天无所事事,最终沦为凡尔赛宫廷浮华生活的点缀品。

1750年,38岁的卢梭出版了《论科学和艺术》,从而一举成名。他提出的“自由、平等、博爱”成了法国大革命的战斗口号

王后玛丽·安东奈特像 勒布伦 油画 18世纪

她因奢靡的生活和通敌叛国,深受国民的敌视。此时华贵安详的妇人,仅七年后就步丈夫后尘,被推上了断头台。

第五十二章 拿破仑

在头20年的生涯中,年轻的拿破仑是一位坚定的科西嘉爱国者——科西嘉的“辛·费纳”成员之一,一心期盼着将自己热爱的祖国从法国令人痛恨的枷锁中解放出来。不过法国大革命出人意料地满足了科西嘉人的种种诉求,因此在布里纳军事学院接受完良好的军官训练后,拿破仑逐渐将自己的精力转移到为收养他的国家服务之上。尽管他法语说得很笨拙,既未学会正确的拼写,也始终去不掉口音里浓浓的意大利腔,但他最终成为了一名法国人。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变成了一切法兰西优秀德行的最高表率。一直到今天,他仍然被视为高卢天才的象征。

拿破仑是那种典型的一夜成名、平步青云的伟人。他的全部政治与军事生涯加起来还不到20年。可就是在这段短短的时间里,他指挥的战争、赢得的胜利、征战的路程、征服的土地、牺牲的人命、推行的革命,不仅将欧洲大地搅的天翻地覆,也大大地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人,连伟大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成吉思汗也不能与他比肩。

当拿破仑还是一个领半饷的陆军中尉时,年轻的波拿巴就非常喜欢古希腊历史学家普卢塔克所写的《名人传》。不过,他从未打算追赶这些古代英雄们所树立的崇高的德行标准。他似乎完全缺乏使人类有别于兽类的那些深思熟虑、为他人着想的细腻情感。很难精确断言他一生中是不是还爱过除自己之外的任何别人。他对母亲倒是温文有礼。不过莱蒂西亚本身就具有高贵女性的风度与做派。并且像所有意大利母亲一样,她很懂得如何管治自己的一大群孩子,从而赢得他们应有的尊重。有几年时间,拿破仑确实爱过他美丽的克里奥尔妻子约瑟芬。约瑟芬的父亲是马提尼克的一名法国官员,丈夫为德·博阿尔纳斯子爵。博阿尔纳斯在指挥一次对普鲁士军队的战役失败后,被罗伯斯庇尔处死,约瑟芬便成了寡妇,后来得以嫁给拿破仑。不过因约瑟芬不能给当上皇帝的拿破仑陛下留下子嗣,拿破仑便决然和她离婚,另娶了奥地利皇帝的年轻貌美的女儿。在拿破仑眼里,这次婚姻是一桩不错的政治交易。

从1789到1804年,拿破仑是法国革命的伟大领导者。他之所以能够一一将奥地利、意大利、英国、俄国打得溃不成军,原因在于他和他的士兵们那时都是“自由、平等、博爱”这些民主新信仰的热切传道者,是王室贵族的敌人,是人民大众的朋友。可是在1804年,拿破仑自封为法兰西的世袭皇帝,派人请教皇庇护七世来为他加冕,正如法兰克人的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00年请利奥三世为他加冕,做了日尔曼皇帝。这一情景有着无尽的诱惑反复出现在拿破仑眼前,使他渴望着重温旧梦。

第五十三章 神圣同盟

《马赛曲》是大革命的时代,诞生在斯特拉斯堡的歌曲,由一支响应革命政府号召的马赛义勇军 传到巴黎。后来它便成为了法兰西共和国的国歌。

法国大革命如同飓风般过后,欧洲社会似乎恢复了表面的平静。但仅仅从当时的时尚中就可看出,社会的心态已经变了。19世纪初,赶时髦的人彻底抛弃了大革命前鲜艳妖媚的浮华装扮,他们的脸必须呈现不幸福且生病的样子,服饰变得简单低调。如同这位格勒女伯爵般的“寡妇”形象在当时的上流社会随处可见,这种真真假假的厌世姿态,似乎在提示他们的丧失和迷惑。

专制与无能的恐怖,从来就不逊色于暴力革命的恐怖。“美杜莎沉船”是1816年的一个著名事件,法国军舰“美杜莎号”在前往西非途中沉没,船长和高级官员坐着救生艇逃离,丢下150位船员和乘客靠一只临时扎起的木筏,在大西洋里漂流了13天,最后仅有15人幸存。席里柯以巨幅油画表现这一恐怖题材,暗示出他对只求和平但却腐败无能的政府的抨击:任命这样的船长正是政治上偏袒的结果。

第五十四章 强大的反动势力

有一点必须指出,1815年的欧洲统治者们已经从拿破仑那里学到了“统治效率”的技巧,因此他们干起反异端工作时,比1517年做得漂亮多了。1815至1860年是一个属于政治密探的“伟大”时代。间谍无处不在。他们出入王公贵族的宫殿,他们深入到最下层的低级客店。他们透过钥匙孔窥探内阁会议的进程,他们偷听在市政公园透气、散步的人们的闲谈。他们警戒着海关和边境,以免任何不持有正式护照的不法分子渗入。他们检查所有的包裹行李,严防每一本可能带有危害“法兰西思想”的书籍流入皇帝陛下的领土。他们和大学生一起坐在演讲大厅,任何胆敢对现存秩序提出质疑的教授,马上便会大祸临头。他们悄悄跟在上教堂的儿童身后盯梢,免得他们逃学。

利玛窦是耶稣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他身着清朝官服,手里拿的是天主教教义的天主圣训。利玛窦在中国清朝的上层社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被封为朝官。他的经历可以作为耶稣会擅长影响各国政府的证明。

第五十五章 民族独立

自由引导人民 德拉克洛瓦 油画 法国 19世纪

1830年7月,查理十世下令封闭报刊、取消出版自由、解散议会等,引起巴黎人民的强烈不满。26日敕令一经颁布,史称的七月革命便爆发了。画面中的象征着自由的女性形象,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小红帽,左手握枪,右手举着三色旗,正在呼唤和引导起义者冲锋。她的左边是挥舞着手枪的少年,右边是戴着高筒帽子的大学生,后面是高举军刀的工人,革命的有生力量都在从漫天的硝烟中冲出,踏过死尸前行。

1848年1月,29岁的卡尔·马克思及其合作者恩格斯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反对剥削和压榨。与此同时,欧洲的工人队伍正在迅速成长并开始建立独立的政治意识。马克思思想在随后的一个多世纪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出席这个奇特国会的一大群不谙世事的爱国者中,有一位心机深沉的普鲁士乡绅。他不动声色地观察着整个吵吵嚷嚷的会议,自己少有说话,但把一切熟记在心。此人名为俾斯麦。他是一位厌恶空谈,崇尚行动的强人。他深知(其实每一个热爱行动的人都知道),滔滔的演说最终成就不了任何事情。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爱国方式。俾斯麦属于那种老式外交学校的毕业生,高明且世故。他不仅能在外交上轻易蒙骗对手,就是在散步、喝酒、骑马方面,也同样远胜他们。

俾斯麦坚信,要想德意志成功跻身欧洲列强之林,必须由一个统一而强大的日尔曼国家来取代目前许多小国组成的松散联盟。出于根深蒂固的封建效忠思想,他支持自己服务的霍亨索伦家族,而非昏聩平庸的哈布斯堡家族,做这个新德国的统治者。为达到这一目的,他必须首先清除奥地利对德意志世界的强大影响力。于是,他开始为施行这一痛苦的外科手术,进行着必要的准备。

在1850-1860年之间发明的来复枪和圆锥形子弹为现代战争和世界格局带来了最深刻、最直接的革命性影响。图为一位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女子正在演射新获得的来复枪。前所未有的射击准确度,使得来复枪一出现就引发了欧洲上流社会收藏和把玩的时尚。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法国军队就装备了新式的来复枪,他们比普鲁士人的德利士撞针枪的射程远得多,法国人的失败显然与武器无关。

巴黎围困是法国人最惨痛的记忆之一。在围困期间,每天巴黎市区都要遭受400多枚炮弹的袭击,许多市民在围困中被炸死或饿死

第五十六章 机器的时代

蒸汽机的发明是人类历史上的又一大创举,18世纪80年代人们用它来带动纺织机,这更加引起了经济与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甚至在世界范围内深刻地改变了人与人的关系。

第五十七章 社会革命

在庞大的机器面前,这个气管装配工必须成天弯着腰,以一个固定的角度握扳手,以便不停地检修每一颗螺钉。表现机器时代工人的艰辛的照片在20世纪初大量出现,用以呼吁社会正视劳动的价值;或表现在机器统治的时代,人所面临的异化。

第五十九章 科学的时代

灵魂之爱 吉恩·德维尔 蛋彩画 1900年

飓风般的纠缠,无法遏制的燃烧——这只能是从灵魂中升腾出的爱。正是这种爱,令从古至今的人类创造了艺术。

中世纪一批优秀的玻璃画工匠用传统的地中海地区的土工艺,制作了精美的玻璃花窗,彩色玻璃拼成各个《圣经》的人物、故事,并用长长的铅框固定起来,既解决了教堂的通风保暖问题,又使得建筑色彩丰富多彩。是哥持式的特征之一。

第六十二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对于任何历史问题,都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每一代人都必须重新奋斗,否则就会像史前期那些懒惰动物一样灭绝。一旦你掌握了这一伟大的真理,你将获得一种新的、更宽广的看待生活的视野。然后,你不妨更进一步,设想你处于公元一万年时你的子孙们的位置。他们同样要学习历史,可他们对于我们用文字记录下来的短短4000年的行动与思想将作何看待呢?他们会把拿破仑当成亚述征服者提拉华·毗列色的同时代人物,还可能把他同成吉思汗或马其顿的亚历山大混为一谈。刚结束的这场世界大战会被他们误为罗马与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所进行的长达128年的商业战争。而在他们眼里,19世纪的巴尔干争端(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希腊、及门的内哥罗为争取自由的战争)就像是大迁徙时代的混乱状态的延续。他们会看着不久前才毁于德国炮火的兰姆斯教堂的照片,如同我们打量250年前在土耳其与威尼斯的战争中被毁的雅典卫城的照片。他们会把我们时代许多人对死亡的恐惧视为一种小孩般的迷信,因为对一个迟至1692年还对女巫施以火刑的幼稚种族来说,这样说是毫不为过的。甚至连我们引以为荣的医院、实验室、手术室,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稍加改进的中世纪炼金术士和江湖医生的作坊而已。

在前面的章节里,我已经告诉过你们,罗马帝国的观念在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死后依然在人们的心里延续了1000年。它导致大量的“仿制罗马帝国”的建立。它还使得罗马主教有机会成为整个教会的首脑,因为他们正好代表着罗马的世界强权这一观念。它驱使许多原本善良无辜的蛮族酋长卷入一种充满犯罪和无休止杀戮的生涯,因为他们终生笼罩在“罗马”一词的神奇魔力之下。所有这些人,无论教皇、皇帝或普通战士,他们与我们本无区别。可他们生活在一个罗马传统笼罩下的世界,而传统是某种活生生的东西,长留在一代接一代人们心间。所以,他们殚精竭虑,耗费终生,为一个放到今天连10个支持者也找不到的事业而战。

在另一章里,我还告诉过你们,规模空前的宗教战争是如何在宗教改革出现一个多世纪后发生的。如果你将关于30年战争那一章和有关发明创造的章节进行比较,就会发现这场血腥的大屠杀正好发生在第一台笨拙的蒸汽机扑扑地喷着白烟在许多法国、德国、英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问世的时候。可全世界对这种奇特的机器毫不理会,依然沉浸在那些庞大而空洞的神学争执中。可放到今天,它们除了引起连天的哈欠,再也激发不起别的什么情感了。

我已经用了太多的比喻,请原谅我再用一个。埃及人、希腊人、罗马人、威尼斯人以及17世纪商业冒险家们的“国家之船”(这个古老而可信的比喻永远这么生动和形象),它们是由干燥适宜的木材建造的坚固船只,并由熟悉船员和船只性能的领导者指挥。而且,他们了解祖先传下的航海术的局限。随后到来的是钢铁与机器的新世纪。先是船体的一部分,后来是整个国家之船都全然变样了。它的体积增大许多,风帆被换成蒸汽机。客舱的条件大为改观,可更多的人被迫下到锅炉仓去。虽然环境更加安全,报酬也不断增加,可就像以前操纵帆船索具的危险活一样,锅炉仓的工作并不让人舒心。最后不知不觉地,古老的木船变成了焕然一新的现代远洋轮。可船长和船员还是同一帮人。照100年前的旧法,他们被任命或被选举来操控船只。可他们使用的却是15世纪的老式航海术,他们的船舱内悬挂的是路易十四和弗雷德里克大帝时代的航海图和信号旗。总而言之,他们(虽然不是他们自己的过错)完全不能胜任。

国际政治的海洋并不辽阔,当众多帝国与殖民地的船只在这片狭窄海域中相互竟逐时,注定会发生事故。事故确实发生了。如果你冒险经过那片海域,你仍能看到船只的残骸。这个故事的寓意很简单。当今的世界迫切需要能担负起新责任的领导者。他们具备远见和胆识,能清醒意识到我们的航程才刚刚开始,并掌握一套全新的航海艺术。他们将经过多年的学徒阶段,必须排除种种反对和阻挠才能奋斗到领导者的位置。当他们抵达指挥塔时,也许嫉妒的船员会发生哗变,杀死他们。不过有一天,一个将船只安全带进港湾的人物终将出现,他将是时代的英雄。

第六十三章 从来如此

“讽刺和怜悯是最好的顾问,前者以微笑让生活愉悦,后者用泪水使生活纯洁。”

“我所祈求的讽刺并非残忍的女神。她从不嘲笑爱与美;她温柔仁慈;她的微笑消除了我们的敌意。正是她教会了我们讥笑无赖与傻瓜,而如果没有她,也许我们会软弱到去鄙视和憎恨他们。”我引用伟大法国作家法朗士的这些睿智言辞,作为给你们的临别赠言。

附录 关于20世纪的“断代”史

30年代是以崩溃开始的,恶性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宣告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崩溃。在越来越多的人躲进好莱坞电影的同时,另一些人则热衷于修建摩天大厦以鼓舞并不存在的斗志。30年代基本上是逃避的时代,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普遍缺乏对时局的关注,这显然足以让几个野心勃勃的帝国变得更加放肆。西班牙一直在打仗,并在它的国土上最终铲除了民主。早无民主可言的轴心国们则开始在它们的邻居中间肆无忌惮、得寸进尺。30年代也是以崩溃结束的,整个世界在又一场疯狂的战争中全面崩溃。

1940年代

20世纪以来一直被欢呼的现代化,在这场战争中获得了最完美的体现和发挥。其结果是创造了有史以来最经典的战争场面和最大规模的屠杀情景。仿佛轰炸、扫射、航空母舰、细菌毒气,都还不足以证明科学和进步的力量,这场战争最终引爆了原子弹。于是尘埃落定,留下比死还深的沉寂,惟有好事的时装界立刻推出了比基尼。

与原子弹几乎同时引爆的还有金赛的性学报告。这个调查了5300名白人男子的报告给多数人留下的印象是:性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但英国却遭遇了比战争还痛苦的问题,当它最珍视的殖民地印度脱离了它的统治宣布永远独立时,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便开始了地位动摇的快速过程。在东方,另一个长期被帝国主义者们奴役的古老国家终于建立了人民自己的政权,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显然已翻开了新的一页。

刚问世的体积庞大的电子计算机并未引起轰动,以至于存在主义者们都不曾注意过这种能带来真正异化的机器。存在主义在这10年如同美国大兵一样风行,因为人们开始不明白这个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了。

1960年代

也许永远不会有哪一个时期将会比1960年代更充满激情和活力。这是一个领袖们极尽个人风格的年代:毛泽东、瓦格纳征服了西方青年的心;肯尼迪似乎具有魔法般的魅力;戴高乐喜欢在所有事情上和美国的意见相左;赫鲁晓夫觉得只配用拳头和鞋跟来对付联合国大会的桌子。但最具风格的还是青年一代。他们迅速普及了父辈们闻所未闻的东西,将高深莫测的思想和青春期的骚动结合在了一起。全世界每一个角落的青年似乎都听到了统一行动的命令。他们信仰的是革命,他们的目的就是砸烂一切老家伙们喜欢的东西。这是一个想什么都行、干什么都可以的年代。柏林墙修起来了,斯大林的女儿投奔了西方;100吨的原子弹太小了,苏联爆炸了1亿吨的氢弹;人类的智力已经能将人送上太空和月亮,海洋科学家竟然宣布在地球上存在比人的智商更高的生物,那就是海豚。这是一个极端热衷于集会、游行、人群拥挤的年代,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文化大革命、环保组织、反战游行……几乎所有的运动都有同样的形式和声势。1969年,首次设立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从事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经济学家。即使以1960年代的想象力也很少有人想到,正是这年获奖的经济理论,造就了日后兴风作浪的金融市场和索罗斯们。